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写了很多作品,代表作品有《刺杀骑士团长》《1Q84》《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去中国的小船》等,可以说是作品很多了,获奖也很多,但是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多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奖。我们今天说的不是他的作品如何,讲讲他写作的过程,我从《青年文摘》里看到,他写文章是有计划的,就好像种田一样,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是安排好的。是一种辛苦的劳作过程。
村上春树也有我们一样的贷款压力,也有相同的烦恼,只是别人把烦恼变化一下,就成为了动力。
他和他太太,还没有毕业就结婚,为了生活,开了一间小店,那是一家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类和菜肴的小店。为了开小店,就去借款,就打了几份工。(以现在的我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浪漫的过程,为了自己的小理想,赚钱,打几份工,没有毕业就结婚等等,活得比较浪漫了)
他说生活很艰辛,然而也很快乐。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年轻,又非常健康,最主要的是可以整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店铺虽小,却也算是一国之君、一城之主。
无须挤在满员电车里行色匆匆地赶去上班,也无须出席枯燥无聊的会议,更不必冲着令人生厌的老板点头哈腰,还能结识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兴味盎然的人。
他说,假如您此时此刻刚好陷入了困境,正饱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诉您:“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也不知道这话能否成为慰藉,不过请您这样换位思考、奋力前行。
村上春树快要30岁的时候,把小店搬到了市区的中心地段,那时候他们的债务也差不多还清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对村上春树来说,也是一生中最静谧、幸福的时光,他一边经营,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生意也越来越顺利。
如果日子就这样走下去,村上春树可能就成为一个一辈子经营者小酒吧、闲时看书听音乐的普通人。可是,就在3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命运不期而至。村上春树被神宫球场上那一声清脆的击球声敲醒,开启了写小说的大门。
从此以后,村上春树每晚酒吧生意结束后,就把厨房的餐桌收拾干净,伏案写作、挥笔不止。当他把第一篇小说《且听风吟》写完,寄给出版社之后,早就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村上春树说: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我认为很对。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写东西就是一个资料整理的过程,处理好了,有了自己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处理不好,也是学习过程,没有什么大不了,总之,有输入,才能够有输出,记得。所谓的输入,就是你去收集好自己的素材,然后把素材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了,你收集到的素材越多,那么对于你整理就越有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素材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写东西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