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湘西的语言特色
(一)昂扬的精神状态
整篇文章中,最触动我的莫过于老船夫的一句“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这句话或许是对整个茶桐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了。受民风影响,这里人们杂念少,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少,平静的生活起不了什么大波澜。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下,人们依旧保持着一种奋力向上的生活状态。这一份热情也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表达出来,比如在聚会中人们你来我往的场景里,充斥着积极的面貌和热闹的景象。
同时,文章注重描写青年人的健壮与昂扬。或许是因为作者叙述时正值中国文学和中国革命的转型期,沈从文作为走在当时中国文化发展前端的人,他急迫地想鼓励起青年奋发向上。
同时,历史选择了沈从文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观察者、描述者,他怀揣自身对美好的向往,通过自己的视角描述了这一小镇,也是试图激起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呼唤。铺陈全文的纯洁美好、积极昂扬,也是作者内心的印证。
(二)文白掺杂的语言表达
全文文白掺杂,极具特色。大众初读时难免感到难懂,也不乏这个原因。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作家都倾向于向浮华社会妥协,难以走出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沈从文从中坚持了下来,基于他自身的判断,采用了文白掺杂的语言来表达湘西的古典美,如“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桐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桐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此段展现出了湘西风情,特别突出了风景的韵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方背景处于乡村,本文大量使用俗语和湘西方言,直率表达出心中所想。通过大量传统口语方言、民歌俗语的铺陈,沈从文渲染出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独特背景风格,使本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虽然读者在阅读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但这种最原始的语言表达正是作者想要的直白淳朴。
综上所述,沈从文想表达的极富湘西风情的景、情、人、言之美在《边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边城》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的部分,经过前文的分析后清晰明了。《边城》中所蕴含的湘西边城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表达出作者对湘西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不可否认的是,《边城》是一部集中表达了沈从文的精神理想和独特的小说学理念的作品,它通过环境特征、民情特色、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四方面传达出来的湘西文化,是沈从文内心的写照,是他用文学构筑的的美,是《边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