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被问到“怎么办”,比如说“如果XXX了怎么办?”、“要是XXX了怎么办?”、“那你说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好像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地回答。于是就适合分析一下,到底是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怎么办”,如果用英语来问的话,应该就是“How”的问题,也就是具体做法的问题。如果要回答具体做法的问题,那就首先要回答,“谁,要做什么事,目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吧。
“谁”,毫无疑问是首要的问题。在我的认知中,做事总是要由人来做的,不会是由像制度、法律或者类似这样抽象的主体来完成的。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当然,如果是一群人的话,那要做的事情大概会是这群人配合对外去完成的事情,应该不会是说这群人里的一部分对内做的事情吧。如果这个事情是内部事情的话,那分析起来大概就不适合看成一群人了,而是应该将这群人再次进行划分,划分为几个子部分或者某几个人吧。
另外,“谁”还是个需要考虑适宜性的问题。也就是事情要由合适的人来做,问题要由合适的人来解决。比如说公司投资失误,那么打扫卫生的阿姨要怎么办?不是说阿姨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而是说她对于公司投资失误这个事情并不做什么,而是她可能需要对于可能存在的连锁事件做出反应,比如说由于公司投资失误,所以公司需要削减成本,所以需要减少卫生方面的投入,所以需要降低阿姨的工资。当然这一连串的事件带有滑坡的意味,实际上的情况中前一事件并不会必然导致后一事件的发生,所以问题的传导可能并不会有这么长的链条,可能在某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断掉了。当然,前面对阿姨的假设未免太过于消极应对了,毕竟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嘛。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并没有谁真的能够规定,什么事只能由什么人来做吧。
说完了“谁”,接下来就是“要做什么事”,以及“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了。作为一个搞软件的人,实在是太习惯把这两个问题一块进行考虑了,或者先去考虑“目的”的问题了。毕竟福特和马的故事实在是已经被说烂了。还有像黄金圈法则什么的,也在强调要先把目的搞清楚。通常来讲,目的总是可以归结到人的需求,就像有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或者其他类似的分析总结。
如果先说了“目的”,接下来就说说“事”了。貌似有两种解释方式,一种是具体要做什么,这就像是一种战略、路径、方案之类的东西,和“怎么办”好像分不太清了。而另一种关于“事”的理解,是类似于OKR中的KR,Key Result,即关键成果,即是对目的的理解和分解,尤其是带有具体数字的指标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既然要将“做什么事”和“怎么办”分开说,那我们不妨取第二种理解吧。
好像说完了“谁,要做什么事,目的是什么”的问题,“怎么办”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有答案了。
当然,被别人问“怎么办”,好像总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反应式的方式。也许之后可以试着更主动地做事,更主动地策划,更主动地推动。用一种不切实际的说法,如果我把各种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貌似就不会再被问“怎么办”了吧。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罢了。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