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拜读了不少有关三毛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她书写的散文、旁人为她编修的传记、还有一些她生前好友对她的评价。那么不妨让我在这里也简单的谈谈,我对于三毛这个奇女子的认识吧!
第一次听到三毛这个名字,还是小时从张乐平先生的笔下得知的,那是一个苏北孤儿伴随着我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以至于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光中,我一直都不曾与身为那个作家三毛进行过“交流”。在年幼的认知中,三毛一直都是那个流浪在各地的孤儿。直到在小学时翻看父母留下的旧书籍,我才第一次的接触了那个身为作家的三毛。犹记得那时我还“纠缠”着母亲,问她难道那个一直流浪的孤儿后来成为了一个作家吗?母亲只是笑笑说:“你现在还小,以后你就知道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书也愈来越多。但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三毛还是从她那本随笔《撒哈拉的故事》中,虽然在那之前也算略有涉猎但也只是简简单单的看了几篇小文罢了!前几日突然心血来潮又加上书荒,便从一堆旧书里面翻出了几本关于她的传记和她的散文,这才真正的了解到了那个流浪的奇女子——三毛。三毛她给我的感觉一直是一个谪落在凡尘的脆弱天使,人间从来都不是她久留的地方。但凡尘却拥有着牵绊她的绳索,担当这些绳索慢慢地老朽脱落也就到了她回归天堂的时间了。
而那些牵绊也在后来的时光中,多次的挽救了这个命途多舛的女子。童年时期和少年时代牵绊着三毛的是她对于文字与绘画的热爱,挽救她少年时代多次欲要自杀的心灵,将她从心灵的自囚中解救了出来;青年时期那份动人的爱恋和荷西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支撑着她熬过非洲最恐怖的诅咒;荷西走后牵绊着她自己的仅剩下父母双亲的关爱和她本身对于文字的那一份热爱。但这一切等到《滚滚红尘》那部电影上映后,面对着世俗对于她的褒贬不一她脆弱不堪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冲击,让这个本来就命途多舛的女子连留存在心中对于文字的热爱也被逐渐的消失殆尽。此后父母的关爱便成为了唯一能牵绊住她的绳索,可惜独木难支父母终究无法牵绊住她太久的时光,她还是飞往了人生最终的目的地——天堂。
喜爱她的读者将她一生所有的作品划分成为三个时期:雨季文学、沙漠文学和最后都市玉冰文学。她自己也将那段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17岁~22岁)时间内所发表的文章命名为《雨季不再来》。可当我们真正了解三毛的便知道,她的雨季从未断过。那怕是那段与荷西在一起的时光也不是她生命中的晴天,或许可以将那段时光称为三毛一生中少有的阴天。因为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在那朵漂浮不定乌云的背面,是否还隐藏更大的、更多的狂风骤雨。
那段难得的“阴天”时光也被人们称为她写作的第二段时期——沙漠文学。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也随着她居住地点的不同和经历的不同,被细心的读者一分为二。第一个沙漠文学时期她怀着乐观、豁达、慈悲与宽容的心态和荷西幸福的生活在那片世界上最大的荒漠——撒哈拉沙漠。在那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她和荷西经营着他们美丽的城堡。尽管物资匮乏,但从未影响二人之间的情感。她在那里书写了不少动人的篇章,如《结婚记》、《娃娃新娘》、《哭泣的骆驼》等。虽然那里文化落后人民愚昧,但那段时光却是三毛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那时的三毛一身红衣,嘴角含笑的坐在黄沙之上,那份绚丽动人的画面,让人不忍这段时光的流逝。
第二个沙漠文学时期,是伴随着战火与弥漫的硝烟。那段时期伴随着民族战争的打响,被划分为西班牙一方的三毛与荷西不得不离开那个代表着他们幸福的沙漠,来到了与它仅一水相隔的加纳利群岛定居。在加纳利群岛的那段时光,也是三毛与荷西生活在一起的最后一段光阴。犹记得当初在分别六年后的三毛再次看见到荷西照片的那一刹那,脱口而出:“这是希腊神话里的海神嘛!没错,荷西就是一位“海神”,他来到陆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守护他所挚爱折翼天使。只不过现在这位“海神”必须要离开他所守护的天使,回到大海里履行着他的责任。于是大海带走了三毛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人,那蕴藏在乌云背后的狂风骤雨也向三毛席卷而来。
荷西的离去也代表这第二个文学时期的落寞,同时也缓缓拉开三毛的第三个文学时期——都市玉冰文学的序幕。在这个时期,三毛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在台北完成的。这个总是给予三毛不幸,却有记录三毛成长历程的地方,被她称为“滚滚红尘”。此时她的作品大都是带着悲凉与落寞,因为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荷西,失去了她欢笑的动力,失去了她的快乐的源泉。面对着万丈红尘,她的心中已经出现了抗拒感。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喜怒哀乐早已将她逼入了生活的死角,好在还有父母的关爱和读者的关心还牵绊着她离去的步伐。
滚滚红尘半生过,回首不见斯人存。踏过半生的风霜雨雪,在荷西死后三毛的脚步从来没有过停止,连同手中的那支笔也未曾停下。她害怕停下;她害怕休息,因为她一旦休息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荷西。就像当初荷西可以抛下一切与她一起去撒哈拉定居了一样,她一样可以为了荷西而不顾一切。但是她不能,至少现在还不能。父母关爱是牵绊着她离去的脚步,她不愿再让自己的父母再去为她这个“不孝儿女”而伤心。当然此时的她还有这文字的支持,支持她在这俗世中继续的飞翔。
可当三毛再次回到了台北这个坐落在美丽岛屿上的城市时,回馈给三毛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是不是只有她离开台北的时候,才能获得幸福?可这毕竟是她的家啊!不论一个人多么热衷于流浪,她都不可能永远离开自己的家!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归家的三毛,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伤心!从年少时直到生命最后一直都是这样,唯一不同的便是“主角”的转变,从一个又一个的人转换到了一部她自己创造的电影——《滚滚红尘》,《滚滚红尘》这部承载着全部心血的电影,却也成为了她被压倒在地点的最后一束稻草。伴随着电影的上映,那些抨击她的文字也随之而来,尽管她做出了多方的解释,可是结果却还是令人唏嘘不已。也许是文人的通病,他们比一般人更加的脆弱与敏感,更何况是三毛!三毛的成长过程始终是含有缺陷的。她有着与其他人无甚不同的童年、家庭、亲人、朋友,然而她却未曾经历过正常的蜕变过程。她是折翼的天使,她始终无法去正视这俗世间的所有的污秽。曾经有荷西为她抵挡着人世的黑暗,但现在再不能为她遮风挡雨了。所以当遭受到世界不公平对待后,她再难承受现实给予的苦楚了。
1991年1月2日的下午4时30分,三毛因为子宫内膜肥厚影响荷尔蒙分泌,而住进台北荣民医院。这在当时并不算特别大的病,比起她曾经得过的那些美好疑难杂症,实在不足轻重,但她还是选择了住院。也许,她只是希望在医院隐藏起自己,隐藏起她的无助,她的落寞。那时躺在病床上三毛告诉母亲,自己产生了一个幻觉:“床边有好多小孩跳来跳去,有的已长出翅膀来了。”也许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幻觉,而是昭示上帝为她这个折翼天使回归天堂所送上的祝福。1991年1月4日,早晨7点01分,人们推开那扇门看见的是三毛自缢的身影。这个蹉跎在尘世,近五十年的折翼天使终于回归了天堂。在许多年后,三毛也终于在医院的病房内,静悄悄地跟随荷西而去。
回首三毛的一生她有过知心的爱人、疼爱她的父母、关爱她的良师益友;她自己也走过世界的各地,看过广袤无垠的荒漠、也曾沉浸在神秘的敦煌,一生爱过、恨过、怨过、笑过、哭过、闹过,也算无悔了。她是折翼的天使,她将所有的爱与美丽化作了文字留给了世人,然后毅然决然的回归天堂。也许在那里她能跟毕加索讨论绘画的艺术;陪荷西继续建造那个属于他们美丽的王国;与芥川龙之介探讨着那个有别于俗世的河童之国。也许在那里她再也不用担心,看见这蝇营狗苟的俗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