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调整家庭计划,适应孩子入学
2.1以书面形式做一份接送备忘录
2.2给孩子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出生保健卡、出生证、户口本复印件、预防接种卡,蹒跚学步的照片和涂鸦的作品;上学后的作文本、日记本、荣誉证书;还有参加绘画比赛的参赛证,到各地旅游的门票、照片……
2.3孩子需要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营造专属于孩子的学习空间(除了学习空间外,还可以在门口玄关处单独为孩子设立一个备忘角,如放一个小本子或者一块小黑板,记录今天要做的事情,以及明天的安排。);为孩子准备专属的学习家具;如果条件许可,可以为孩子布置专用书房。
2.4小学一年级是父母与孩子分床(分房)的最后时机
2.5给孩子准备一份教育基金与儿童保险
3.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3.1有爱的家才能培养出有爱的孩子
夫妻和睦才能家庭和睦:心理学实验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态度和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语言。父母的怒火会给孩子的情绪造成巨大的伤害。父母发火吵架的时候,孩子心中会充满恐惧。父母情绪的不稳定会让孩子茫然失措,孩子会误认为父母之间或父母与他人的争执是因己而起,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觉得“自己不值得爱”,进而损害他们对父母、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让孩子有恒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的事:安全感的建立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首先是家庭的健全,其次是家庭的稳定,然后是父母情绪稳定、和谐相处。安全感是人格特质当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孩子的年龄越小,安全感越容易受到损伤。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如下表现:缺乏自信、没有担当、多疑和纠结。
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父母要学会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不要把工作当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来,争取在家庭以外的环境当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去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告诉孩子你发火的原因,为你的情绪失控说“对不起”,最后跟孩子再次讨论引起你发火的事情本身。跟孩子说“对不起”不丢人,它是使孩子内心伤口愈合的良药。
用家庭会议解决家庭问题:家庭会议是解决家庭问题最有效、最民主的方法。
3.2忘掉“别人家的孩子”吧!
“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孩子,而是许多个孩子的优点集合而成的不真实的存在。孩子跟别人有差异,正是其个性形成的表现,这种差异需要父母加以保护。差异未必就是差距。
如果父母给孩子强调的都是别人多好。而没有让他看到别人是如何做到的,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而没让他知道“通过努力原来也行。”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提高能力,应该让他看到前进的方向,而这个方向页应该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地方。不要要求孩子一下达到“别人家孩子”的最高水平。
作为父母,不能只凭成绩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父母燕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把赞美留给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
祝贺你,今天又进步了!如果一定要比的话,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自信是孩子潜能最大化的重要通道,也是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3不要用“冷暴力”惩戒孩子
“冷暴力”是一种“精神惩戒”:“冷暴力”很容易影响少年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退缩性”人格,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或者形成“爆发性人格”,富于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在言行上采取过激行为。
被“冷暴力”处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孩子犯错误需要适当惩戒,但不能用“冷暴力”的方式:惩戒的方式应该是尊重的、健康的、能达到教育目的的,而不是只能让孩子痛苦和难受的。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呢?应该先给孩子定规则,规则中会有关于违背规则的惩罚措施,一旦孩子违反了规则,承担规定的后果就可以了。
3.4幽默使家庭充满和谐、快乐
幽默的父母才会有幽默的孩子;幽默也是一种教育能力;幽默能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个性(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笑话、谜语、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她们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