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丰渠,生命和汗水筑就的丰碑(一)

谷丰渠渠首

        琼浆玉液谷丰渠

        红古区,地处湟水河下游河谷,全区14万人口,都临水而居。不大的红古区,却坐拥引以为豪的四条自流渠道。建于清代的窑街二渠,民国的湟惠渠,新中国成立后的谷丰渠、海石渠,无缝隙覆盖红古区河谷,一般二级阶地都可以自流灌溉,三级阶地也只需一级提灌就可覆盖。已故的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晓栋曾为红古题词“水富红古”。的确,是水富裕了红古。

        承担着全区60%以上灌溉任务的谷丰渠,现灌溉面积7.8万亩,对红古区农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毋庸置疑,今天的谷丰渠乃是红古的“母亲渠”。谷丰渠43公里干渠,以及由其延伸的支、斗、农、毛渠,像人体经络血脉一样,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长达数百公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灌溉配套体系。日夜流淌的渠水,是红古人心中的琼浆玉液,它把红古滋润成了美丽的“陇上江南”。今天的红古川林丰粮茂,瓜果飘香,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已经沧桑巨变,祖辈们 “五谷丰登”的夙愿早已实现。

        近年红古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猛,湟惠渠灌区、海石渠灌区、窑街二渠灌区的耕地大量被征占,而谷丰渠灌区的土地绝大多数列为基本农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相反,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使谷丰渠灌区内尚未开发的大量山台地得到开发。谷丰渠的实际灌溉面积由90年代初的5.4万亩增加到今天的7.8万亩。昔日“满眼是荒原、干台连旱川,不见一棵树,只有旱砂田”的红古川,今天已成为“粮丰林茂、经济繁荣”; “新居成片,温室满川”;“鲜菜南下北上、香果东进西出”的金银川。

      建渠前的红古川,十年九旱。每年4月至6月,正值作物需水期,降雨量却很少。当时的粮食作物在种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糜谷为主。其它种植物(如洋芋、胡麻、豌豆、黄豆、烟叶、油菜子、棉花、大麻、籽瓜、西瓜、白兰瓜、金蛋子等)产量都很低,销售不方便,一般用于农户自己的生活之需,很少上市销售。

        建渠前的红古川,满川不见一棵树。冬天空荡荡的大川没有遮拦,风大且多,寒风刺骨,很多人的手脚被冻裂。夏天赤日炎炎,骄阳似火,晒得砂田像着火了一样,如果光着脚丫会被烫伤。薪柴十分缺乏。木材稀缺,价格高昂,盖不起房子的贫困人家只能挖窑洞居住。傍山人家在山上挖窑洞;川里只能先在地上挖个坑,再在坑里挖上窑洞居住。靠近湟水岸边的人家,只能先在地上挖大坑、坑里再挖窑洞居住,洞子村的名字由此而来。生火取暖做饭等,都要上山砍伐猫儿刺(学名锦鸡儿)或捡拾驴粪蛋。

      建渠前,红古川人民吃水困难,当地地下水苦咸,不能饮用,满川找不到一眼清泉,吃水要走很远的路,到川南的湟水河去人挑或驴驮。天长日久,各村几乎都有一条通向湟水河的“驮水路”、“驮水巷”。河水水质差,终年浑浊,挑驮来的水得沉淀上两三天才能饮用。没有水磨,磨面得用人力推或者畜力推动大石磨,非常费力耗时。由于速度很慢,效率低下,再穷的人家一般都得准备一台石磨,一有空就得磨面或磨牲畜饲料。

      谷丰渠通水后,红古川人逐步告别几千年靠天吃饭,抢墒播种、短茬作物为主的种植习惯,低产、耐旱作物糜子、谷子、荞麦、豌豆等淡出人们的视线,代之以稳产高产的小麦、玉米,红古人才开始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建渠后,红古川人终于有了梦想了千百年、不需人力畜力、放上水就能自己转起来的水磨。

      七十年代,红古川展开以起砂平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几年下来不仅使满川的旱砂田绝了踪迹,连深沟、庄浪沟、张家沟、这些横亘在红古川几千年的沟道都在“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中或消失、或改移,代之以成百上千亩的良田。

        八十年代吃饱肚子的红古人开始谋划“土生金”,红古川扬起水利兴农的风帆,开始农业转型。粮食作物逐渐减少,此消彼长,蔬菜和果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技术得到推广,作物播种时间提前,生长时间变短,被称为农业生产的一场“白色革命”。春麦秋菜、粮菜间作、果菜套种等模式兴起,一年一熟的种植传统被打破。秋茬大白菜曾经是兰州、西宁等城里人储藏冬菜的“香饽饽”,市长“菜篮子工程”的座上客。而大白菜的兴盛,无疑与水资源的充足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秋茬大白菜需要在七月中下旬大暑时节播种,播后立即浇水,2-3天就要浇一次水,否则刚刚萌发的小菜芽就会烫死。一般大白菜需要灌4-5次水才能度过“幼龄危险期”,这时的水不光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担当了“天然空调”的角色。而大白菜这样近乎苛刻的用水条件,对半月才能轮灌一次的提水灌溉,推广播种几乎是“天方夜谭”。谷丰渠却把大通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向每一块田间地头,能满足这个近于严酷的条件。有人说,是谷丰渠成就了红古的大白菜,一点不假。

        八十年代蔬菜种植业继续高歌猛进,林果业也“异军突起”,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在那个年代,“万元户”是富豪的代名词,某农场农工黄某依靠果品种植,年收入8万元,人送外号“黄八万”。这一时期,红古川农村破旧土房大量拆除,代之以砖土木结构的新房。

      九十年代,大白菜不再“独领风骚”。 菜花、番瓜、甘蓝等短茬蔬菜双茬种植;长茬蔬菜、果品种植不断发展,出现了种植专业村,马家台的西瓜、米家台的西红柿、水车湾的茄子、新庄的桃子、水车湾苗圃的苹果,汽修二厂农场的洋芋等连片种植,品质优良,一些品种还斩获国家级金奖。日光温室兴起,农业进入周年生产模式,自产新鲜蔬菜西红柿、黄瓜等摆上冬日的餐桌。农业生产期的延长,也要求灌溉供水期延长。蔬菜类作物与生俱来的高耗水特性,对谷丰渠提出了新的要求。1989年谷丰渠在渠道上游的虎头崖引水1.86米即能满足灌区用水需求,1999年时需引水2.08米才能满足用水需求,十年间水位加高了22公分。

      九十年代红古川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依靠蔬菜种植,盖起了大瓦房、买上了拖拉机和彩电。1997年,红古区成为小康区。

进入新世纪,灌区发展走上快车道,二代温室的推广,使温室种植品种大大拓展,西甜瓜、草莓、油桃、雪桃、木瓜、樱桃等温室新果品不断引入,而且可以人为控制上市时间,按需上市,被称为是又一场“蓝色革命”。高架大棚的普及,又把一年双茬的蔬菜生产升格为一年三茬。蔬菜物流也迅速发展,一大批蔬菜储藏气调库应运而生,精选过的蔬菜进到冷库降温后装车,通过国家绿色通道很快可以到达天南地北,进到人们的厨房。一大批农业合作社和经纪人诞生,订单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风险,土地流转显现出规模化效应。3个月就能上市且亩可播种1万棵的娃娃菜,行情好时在地头每棵菜能卖到超过1块钱。土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山台地开发长久以来缺少资金的问题,谷丰渠灌区荒芜了几十年的旱台一座座得到开发。高科技农业企业入驻灌区。很多富足的红古农民在城里买下了新房,送孩子到城里上学,农村学校生源一天比一天少。农民自己当起了季节性乡下人,夏天农忙时在农村务农,冬天农闲时在城里猫冬。开着小车去浇水除草不再是理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许多农民也成了上班一族,早上从城里的家中开着车去地里干活,晚上开着车回到城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便利的农业灌溉条件,充足的供水量。据统计,一年三茬的蔬菜种植模式,在正常年份灌水达30次之多,灌溉定额超过1000方。昔日的百里旱川今天已成为甘肃省高效农业和副食品基地,富甲一方,叫人刮目相看。

      如果走出红古看看,会发现周边县区的各大灌区,近年来灌溉面积大多都在下降。水资源的缺乏,水价的高昂,农业产出的低下,使种地变得无利可图。相反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打工更比种地赚钱,祖祖辈辈种地的庄户人,更愿意抛下土地进城打工。而在红古,尤其是谷丰渠灌区是个例外。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资源条件、低廉的水价,肥沃的土地,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种地变得有利可图。所以红古人更愿意居家务农,不喜欢在外奔波。

      然而,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是个缺水性国家,位于西部内陆的甘肃更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不时断流。新世纪一来,国家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才有了好转。处在黄河上游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节约用水。日夜流淌的大通河,枯水季节水量小到只有几个流量,即便谷丰渠渠首有坝取水,有时无水可引,近年来由于上游水电站无序开发使用,这种情况还在加剧。谷丰渠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是指渠道上游,在中下游由于渠道容纳能力有限,输水量历来不足以满足大量高耗水型蔬菜作物的需求。为解决这一严重制约灌区发展和稳定的尖锐矛盾,2008年红古区政府投资220万元在河嘴飞石崖修建了一座补水泵站。换茬季用水高峰期,谷丰渠灌溉管理所不得不从湟惠渠向谷丰渠补水。2014年以来,红古区开始实施高效节水工程,随着工程的普及,谷丰渠即将迎来一场用水制度的革命。

(作者:何良忠,红古区谷丰渠灌溉所所长,水利高级工程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