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_从“失业”到“过剩”

最近新入手了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作者试图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并对其后果进行盘点。


今天想分享的,是  从“失业”到“过剩”

“失业”(unemployment)一词,直到最近还被普遍用于表示没有工作收入的人,它表达出就业才是“正常态”这个假设。

“失业者”虽然暂时没有工作,但一旦环境好转,他们就有望回到生产者的行列,一切也将回到正轨。

“过剩”的人则不同,他们是多余的、编外的,不被需要。他们要么出生在一个“饱和”的社会里,要么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变得不再必要。

工作伦理能够持续存在,或者说近来在政治主张中有所复苏,只能解释为:在我们这样的后工业时代,在这个消费者社会,人们希望它发挥一些新的作用。

工作伦理虽然不再是减少贫困的手段,却能够帮助调和社会终生和永恒存在的穷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安宁平和。


参考文献:[英]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 消费主义和新穷人[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