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发现正在穿的袜子破了一个小洞,很小的洞。于是在下一次穿的时候,特意将有洞的地方放在小脚趾的位置。洞是大脚趾磨出来的。就这样穿着吧,不碍事。
又过了几天,另一只袜子也有要破的迹象,照样没有理它。
很显然,继续穿着这双袜子,破洞会越来越大,直到大脚指头穿洞而出。
扔掉吧,家里存放的袜子不少。只是破了一个洞,扔掉挺可惜的。自己心里犹豫着,两个想法拉扯着。
这是一件在简单不过的事,为什么这么纠结呢?
从小就看惯了母亲在灯下缝缝补补的情景,在昏暗但温暖煤油灯下,在温馨橘色的灯泡下,在冷亮的白炽灯下,母亲都曾缝补过什么。那时也曾劝母亲,别补了,扔掉吧。母亲当然是置之不理的,我行我素。
现在也习惯了年轻人的扔。现在的孩子们从出生便生活在物品相对充裕的社会里,很少有人会对破的旧衣物有缝缝补补的想法,更少有人会去缝缝补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扔掉。比如一位年轻的母亲,不断地给孩子买买买,也在不断地扔扔扔,孩子的奶奶看着心疼的不行,又不敢说。
我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现在又生活在物资充裕的社会,从小耳濡目染的节俭是在骨子里的,现在的情形也要不断地适应。
但,毕竟时代不同了。有的人会说,缝缝补补的时间可以做很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比如刷刷手机,看看网剧,多有意思!
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自己心里踏实就好。
我找来针线,仔仔细细地把袜子上的两个洞补好,拉平。自己的手艺不错。明天又可以穿着它们去跑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