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早晨,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期待与向往踏上前往新乡的高铁。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眨眼即过。
美丽的师大,我来了!
一、初遇师大,印象深刻
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占地面积139.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1万平方米,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资源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热情好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月27日下午两点半,准时来到礼堂,参加开班仪式。院领导温暖亲切的讲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学员与师大的关系。走在林荫小路上,看着身边富有朝气的师大学生,心中不禁感慨:如果我是师大一员,能够在这里学习一年,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我要牢牢抓住这短短的5天时光,汲取新的知识与力量,充实自我,学有所长、学有所获。
二、聆听教诲,学有所获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同样,努力是美好生活的通行证,努力的人总是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培训中7位专家的讲座以精彩的见解,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同学仔细聆听,认真笔记,生怕漏过一个字。
其中三位老师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一)最美教师刘安娜
3月27日下午,开班仪式之后,首先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文学院最美教师刘安娜。坐在我旁边的余老师还说,这位安娜老师很出名的,讲的内容真诚、真心、对学生付出真爱。仔细听来,真是如此。
刘安娜老师作了关于《我们一路同行-做新时代好老师》的报告。全程两个小时,刘老师脱稿讲出来,真是令人佩服。刘老师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句话作为开头,引出报告的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
二、是什么
三、怎样做
之前自己总认为尊师重教非常重要,但是概念模糊,不够清晰。刘老师讲到:
谁改变世界?——人
谁改变人?——教师
让我一下子醒悟教师的职责真是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教师改变人,而人改变世界。
接着刘老师深入阐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等国家的标准,她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突出课堂育德,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
教书容易育人难呀。从刘老师的介绍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她深深爱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无论课堂还是课下,刘老师始终把宛如清风一般的讲课、高尚的教学情操、娓娓道来的暖心话语贯穿始终,许多学生慕名前来,并且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我想刘老师获得最美教师当之无愧。我想做老师当如刘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影响学生,希望学生成长为诚信,坚韧、自信、勇敢的人,我也一直朝着这样的方向在努力,为社会炼一炉好钢。
(2)朴实无华的岳喜红老师
3月30日下午岳喜红老师关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业务主管,如何引领教师群体加强教研,在教研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一直是我所困扰的问题。岳老师的讲如及时雨一般,使我茅塞顿开。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花开才是春。在个人成长的同时引领一个群体的成长是每一个名师所应走的路途。岳老师的讲座中,讲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省级优秀课教师的历程,也讲了从一个学校工作室一步步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的经历。岳老师讲到: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健全的运行机制是学习共同体赖以存在的保障。范老师也讲到,成就自己,成为一个驾驭优秀的载体,这是人才基底;吸引他人,成为一个优秀的聚合点,这是团队建设;领导他人,成为一个看到希望的指明灯,这是组织激活。 课间休息时,我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台与范老师合影,加上老师的微信。希望未来有困惑时可以向范老师请教。范老师讲到工作室一名教师外出培训,会带两部手机,1支录音笔。一部手机专门拍照片,一般当天晚上参加培训的老师会把讲座ppt整理好,讲座的录音整理成文档。录音讲座老师们会听至少3遍,才学到精髓。我当时就想到自己六年前曾经专门买了一个录音笔,但是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忘记了曾经的初衷。
去年9月我校特聘请区教研室的主任担任我们学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专家,引领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听了范老师的讲座,我发觉教研组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老师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激励措施不够完善,我想近期的工作一定要侧重我校数学中心教研组的建设,促使青年数学老师的成长。(3)优秀的李文博老师
第一次听到文博老师在开班仪式上面发言,觉得老师好有水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优秀!当天晚上我们班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李老师全程主持,大家一下子就被老师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所吸引,我们愿意追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最让我惊艳的还是李老师在周五上午的讲座《语感与语文教学》,他讲到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说修改文章,一定要多读几遍就好。我前一周正在修改申报的市级课题立项申评书,当时市里的专家老师也是说,申评书一定要从头到尾读一遍,在读中就会发现不合适的地方,自己就能把70%的不合适的地方修改出来,的确如此,我和课题组另1个成员一起阅读,就发现课题中的许多问题。更改之后,专家老师说进步很大。我想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培养语感的确很重要。
第二个让我惊艳的是李老师学习成长之路。
96年中师毕业,然后大专、本科,28岁考上河南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到了焦作学院任教,之后考上南京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任教于河师大。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李老师虽然说的云淡风轻,我相信这是李老师挤出时间,争分夺秒学习,辛苦付出的结果。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李老师励志的学习成长经历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和李老师同龄,我也是96年中师毕业的,但是因为不同的选择,我丧失了往上求学的机会和动力,整天在班级琐事和养育孩子成长漩涡中挣扎。哎,正如我在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后,所发的朋友圈一样:同样的师范毕业,因为不一样的选择和执着,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励志的李老师!
李老师的成功在于执着、努力和超强的自律力。
三、同学相助,取长补短
这次我们平顶山一共有5位省级名师培育对象参加培训学习,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大家身上都有我所学习的地方。金老师善解人意,颇有大姐风范。向丽老师热情,多才多艺。余老师真诚、热心、拥有极强的感召力。余老师本身是一名幼儿园的园长,事务繁忙,即使这样她还是主动担任班长一职,策划晚会不遗余力,主动付出,为解决大家难题忙前忙后,应该给一个大大的赞。
叶县的张老师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她第一个完成河师大培训研修报告,我发现她是在简书上面发表的文章,就索要了她其他文章,仔细去读,才发现张老师写了七百多篇文章,将近70万字。太了不得了。佩服佩服。我为了看她的文章,专门下载了简书的app,越是深入看张老师的文章,越是被她内秀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成功绝非偶然,成功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出来。正如习主席所说:幸福是要奋斗出来的。我们正值而立之年,在这个年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枉人民教师这一称号。
相约在师大,短短的5天时间,遇见许多美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应该是我未来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