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055天,2023.01.04
阳谋与阴谋相对。阴谋往往在暗中进行,而阳谋却是光明正大地进行,它不像阴谋那样有迹可导,而是根据时局随势而动,无迹可寻,比起阴谋实在高明许多。阳谋的基座是牢固的人性和绝对的力量对比。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达到总体更好的结果。阴谋大家都熟悉,在三十六计中,大部分的计谋都是阴谋。我今天聊聊“小”阳谋。之所以说是“小”是指日常生活中“阳谋”。就像听刘老师的课,他讲的当家长学习了某个心理学技术想用到孩子身上,与其偷偷摸摸的用(阴谋),不妨大大方方地与孩子协商,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用后可能的好处以及要不要试试看等(阳谋),让孩子决定。往往这样做和说,一般情况下孩子也都很给力,愿意合作,去试一试的。我在想,为什么阳谋促成率常常会比较高呢?就像上面所写的“阳谋是基于人性”的,人性是什么?就拿刚刚的例子来说,当家长放下了其权威、强势、专横,以尊重、真诚、平等、协商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时,孩子是能够感受的父母爱和用心所在,所以也就愿意以试试看来回报父母的尊重、理解、相信而促成对双方来说都好的一个结果。反之,当家长偷偷摸摸地使用一些计谋想方设法地用在孩子身上时,常常是父母未动孩子已洞察而断然拒绝。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阳谋更多的是体现在真诚的态度上,强调运用后的好处/结果是共赢。再如上面的例子,家长想在孩子身上运用新学的技术,好处一是检验家长学的怎样?即理论转化为自我实践的能力;二是看看能否真的像说的那么神奇可以带给孩子一些变化,如梳理的更清晰、更细化、更可操作后带来成绩的提升。三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当然,阳谋是“因势利导”的,那这个“势”是因事因人而异的,再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我理解这里的“势”(即满足一些条件)是亲子关系不错、当下孩子的情绪状态不错、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主动改变或调整的意愿、家长恰好掌握的心理学技术方法适合孩子等。
最后,在百度上查“阳谋”时,看到介绍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阳谋案例,如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齐景公晏子的“二桃杀三士”;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毛泽东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