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是我们课堂上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一种参与式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研讨中享受豁然开朗的成功的喜悦。
可讨论有时因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成效。如:1.设定的10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学生并没完成预定任务。2.讨论后,个别问题依然没有解决。3.讨论中,个别同学借机说话。4.设定的个别问题过于容易,不值得研讨,有些同学不屑于参与其中,等等。如何使讨论更有效呢?
讨论的准备工作,时效性 ,设计问题的层次性,讨论过程的监督,讨论后的检测评价,这一切都为讨论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讨论有效,师生需要做足准备。先从学生层面,需要了解本讨论组各个成员的优势学科,对所讨论的试卷问题,事先熟悉,曾核对过答案,做过自悟和标注。从教师层面,首先关注对试卷的反馈,设定值得讨论的题。学生讨论问题,犹如教师集体备课,应该有主讲人,发言人以及问问题的人,类似于一个采访的过程。某一学科有相对优势的人,可以担当为大家解决问题的被采访者,采访者应是一个问题存在者。先解决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疑难杂症,大家可以通力合作,实在解决不出来,可以让老师参与其中,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也可全班集中指导。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仅监督,而且要参与其中,这样讨论才能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