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完结撒花)

00

1.摆脱3个束缚

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人际关系。理想的人际关系“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未来。当下,而不是未来,是生活的真谛。

2.核心: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获得幸福,“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三大良方。

3.常常为诸事烦恼的现代人不是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4.世界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人生也是如此。

5.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6.“如何看待”这一主观就是全部,并且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


1.1

1.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心的真理和目标。


1.2

2.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假若如你所言,如果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那岂不是很奇怪吗?

同时,如果不是所有在父母虐待中长大的人都和你朋友一样闭门不出,那么事情就讲不通了。所谓过去决定现在,原因支配结果应该就是这样吧?


1.3

3.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4.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1.4

5.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所有盛怒之下的犯罪都可以归咎于“怒气”,而并非当事人的责任。

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6.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1.6

7. 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什么价值。


1.7

8.你现在无法体会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

9.面对喜不喜欢自己这个问题,能够坦然回答“喜欢”的人几乎没有。

10.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1.8

11.无视现实的是你。一味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12.现在的你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13.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而言是一种善。

14.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意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


1.9

15.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所持有的世界观。

16.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17.我不仅选择了“不幸”,就连这种奇怪的性格也是自己一手选择的?

18.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19.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现在你了解了生活方式。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责任了。

20.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21.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22.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23.我之所以无法改变正是因为我自己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我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24.首先应该做:要有摒弃现在生活方式的决心。√

25.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2.1

26.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到缺点而不看优点。

27.但是,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比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28.那么您是说他是为了给无法告白的自己找一个借口或者是怕被拒绝才捏造了“脸红恐惧症”。

29.但是,很多情况下即使那些愿望实现了,事态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30.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做“鼓励”。

31.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32.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33.如何实现这种目的呢?答案很简单。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己,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一次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34.我很害怕,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非常害怕自己被人拒绝和否定!我承认的确如此!

35.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2.2

36.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37.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38.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2.3

39.我心中一直在想:如果我拥有正常的身高,如果再长高20厘米,不,哪怕是再长高10厘米,一切就会不同,就会拥有更愉快的人生。当我把这种想法告诉朋友的时候,他断然告诉我说:“这种想法太无聊了!”他接着说:“长高干什么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

40.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155厘米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许会被认为是劣等性。但是,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41.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你现在也有各种“自卑感”并深受其哭吗?但是,那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即使像身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还原。

42.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43.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即使1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共通感觉),那它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


2.4

44.阿德勒也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45.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46.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47.这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

48.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49.不想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意未来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2.5

50.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51.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自卑感虽然人嗯都有,但它沉重得没人能够一直忍受这种状态。

52.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有所欠缺的状态。

53.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54.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等也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似乎显得“我”很优秀。这也就是“虚假优越感”

55.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这是必须重点强调的地方。

56.那些想要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那些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天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这样的人恐怕你身边也有。

57.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58.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

59.最后再举一个关于自夸的复杂实例。这是一种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具体就是指夸耀不幸


2.6

60.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特权。

61.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耐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2.7

62.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63.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64.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65.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66.无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2.8

67.如果再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68.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69.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70.“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71.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2.9

72.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新的当面辱骂,当被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力之争”。

73.为什么要斗争呢?想要获胜啊,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74.败下阵来的对方会很快转入下一个阶段。“复仇”阶段。尽管暂时败下阵来,但对方会在别的地方以别的形式策划着复仇、等待着进行报复。

75.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2.10

76.所谓控制怒气是否就是“忍耐”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学习不适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总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77.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心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

78.不是不能发怒,而是“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

79.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不步入了权力之争。

80.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8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2.11

82.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首先,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83.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自立

与社会和谐相处。

心理目标:

我有能力 意识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的意思

84.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三类,统称为“人生课题”。

85.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86.您是说他们并非不想工作或者拒绝劳动,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


2.12

87.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别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要等着别人发生改变,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88.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89.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90.不能够逃避。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即使最终发展成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选择面对。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2.13

91. 这是因为那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继而正在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那样感觉。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92.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93.我们现在应该谈的既不是善恶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勇气”问题。


3.1

94.我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幸福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

95.事实上,我在不知不觉将就把自己的希望和父母的希望重合在了一起。虽然工作是按照自己意愿选的。

96.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97.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3.2

98.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99.如果不能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回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100.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101.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102.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103.如果一味寻求别人地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104.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105.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06.得到了认可就真的会幸福吗?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就能体会到幸福吗?

107.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被人的评价,根本不发做真正的自己。


3.3

108.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109.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110.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里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的课题,在他先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至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111.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112.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113.能够用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3.4

114.首先,我会断定“这是孩子的课题”。对孩子的闭居状态不妄加干涉也不过多关注。而且,告诉孩子在他困惑的时候我随时准备给予帮助。

115.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

116.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已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117.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118.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困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


3.5

119.如何克服这种“不认可”的感情,那并不是你的课题,而是你父母的课题。你根本不需要在意。

120.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121.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

122.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123.工作并不是用来讨公司同事欢心的事情。

124.上司讨厌你。而且,毫无理由地讨厌你。如果是这样,例句没有必要主动去迎合他。

125.因为被上司疏远所以无法工作,我工作干不好全是因为那个上司。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是搬出上司来做“干不好工作”的借口。

126.因为不想工作,所以才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上司。或者认为,因为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才制造出一个无能的上司。

127.无论上司怎么蛮不讲理地乱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

128.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129.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想让别恩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3.6

130.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是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131.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132.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133.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

134.羁绊的本质是回报思想。

135.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这样的想法。当然,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136.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3.7

137.你在某种程度上希望被干涉或者希望他人来决定自己的道路吗?

138.如果要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有可能会迷路,甚至也会面临着“该如何生存”这样的难题。

139.在意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的确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140.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呢?你用了“认可欲求”这个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141.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142.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143.父母强迫孩子学习甚至对其人生规划或结婚对象指手画脚,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144.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145.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了个或而捏造出的一种生活谎言。选择了真正自由的大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相反还会鼓励年轻人要用于争取自由。


3.8

146.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

147.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148.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149.你被别人讨厌。这是你形式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150.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151.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152.不要害怕被人讨厌。

153.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154.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不是我的课题。

155.“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

156.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157.“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我,我也不能去干涉。


3.9

158.我“为了不想与父亲搞好关系,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

159.对我来说,不修复与父亲的关系更合适,因为如果自己的人生不顺利就可以归咎于父亲。这期中有对我来说的“善”,也许还有对封建的父亲的“报复”。

160.当我下定修复关系之“决心”的时候,父亲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怎么看我、对我主动靠近他这件事持什么态度等,这些与我都毫无关系了。即使对方根本不想修复关系也无所谓。问题是我又没有下定决心,“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161.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之卡由他人掌握着。正因为如此才非常在意“那个人怎么看我”,选择满足他人希望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能够理解课题分离就会发现,其实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162.我的变化不是“为了改变父亲”。那是一种想要操纵别人的错误想法。

163.我改变了,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作为结果,对方会怎样我不知道,也无法左右,这也是课题分离。把改变自己当成操纵他人的手段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想法。


4.2

164.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165.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4.3

166.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167.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之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4.4

168.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是“我”。这种认识并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君临于世界的中心。“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

169.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170.直面人生课题。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171.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172.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4.5

173.这只不过是从公司这个小的共同体中被分离出来而已,任何人都还属于别的共同体。因为,无论怎样,我们的一切都属于地球这个共同体,属于宇宙这个共同体。

174.希望你不要只拘泥于眼前的共同体,而要意识到自己还属于别的共同体,属于更大的共同体,例如国家或地域社会等,而且在哪里都可以作出某些贡献。

175.如果了解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学校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176.闷在自己房间里就好比停留在杯子里躲在一个小小的避难所里一样。即使能够临时避雨,但暴风雨却不会停止。

177.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

178.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由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179.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体一定存在。


4.6

180.反对体罚、不认可批判。不可以批判也不可以表扬,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181.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182.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183.我们表扬或者批判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184.希望被被人表扬佛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185.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

186.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187.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4.7

188.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189.命令孩子“好好学习”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许本人是出于善意,但结果却是妄加干涉,这是因为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操纵对方。

190.需要做一些不是干涉的“援助”。

191.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192.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193.因为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194.加入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195.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你不就一直因为按照父母的期待生活而感到厌烦吗?

196.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那个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这是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4.8

197.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198.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199.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

200.被表扬是得到他人“很好”之类的评价。而且,判定某种行为“好”还是“坏”是以他人的标准。如果希望得到表扬,那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

201.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202.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203.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答案。

204.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心、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4.9

205.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206.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207.父母全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如果跟这种——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的孩子形象相比,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这正是“评价”的想法。

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存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性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208.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5.0

209.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210.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砂锅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

211.并不是说将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不是这样的,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212.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你为了逃避其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也为了逃避责任,而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被动地从属与纵向关系。

213.无论是爱还是交友,都与年龄没有关系。


5.1

214.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考虑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

215.你对本真的自己没有信心吧?所以才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你也一定能够放声歌唱、随着音乐起舞或者是高谈阔论吧。

216.因为并不是“本真的自己”不存在,只是无法在人前展露出来。

217.共同体感觉。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218.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219.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220.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221.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222.根本没有满分的人。

223.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224.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225.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5.2

226.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无条件地相信。

227.无条件地相信他人有时也会遭遇背叛。就好比贷款保证人有时也会蒙受损失一样。即使如此却依然继续相信的态度就叫做信赖。

228.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229.阿德勒心理学并没有基于道德价值观去主张“要无条件地信赖他人”。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果你并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230.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


5.3

231.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232.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5.4

233.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234.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5.5

235.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

236.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总是”或者“一切”之类的词语。“大家都讨厌自己”“总是只有自己受损失”或者“一切都不对”等。如果你常常说这种一般化的词语,那就需要注意了。

237.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借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238.口吃为什么会很痛苦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苦恼于口吃的人只关心“自己的说话方式”,从而感到自卑和痛苦。因此,自我意识就会变得过剩,说话也不流畅

239.笑话别人口吃的只是极少数

240.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焦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却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241.也许这样的父亲只能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工作日这些时间、整了足以养活家人的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自己就是家里最有价值的人。但是,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再是生产者的时候。这种时候,只能用“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的人总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5.6

242.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243.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

244.幸福即贡献感。

245.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幸福。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幸福”。

246.只要有你共同体感觉认可欲求就会消失吗?会消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247.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说,受认可欲求舒服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还不能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5.7

248.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249.不付出健全努力也能获得他人的关注,“看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5.8

250.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5.9

251.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为点的连续。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252.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刹那之中。

253.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5.10

254.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蓦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255.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256.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当然,即使因为某些事情而没能到达金字塔,那也并非没有旅行。这就是现实性的人生。

257.如果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登上本身,那就可以说是现实性的活动。最终能不能登上山顶都没有关系。


5.11

258.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259.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260.我只能照此生活,错不在我而在于过去和环境。这里办出来的过去无非是一种免罪符,是人生的谎言。

261.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如果能理解这一点,那就不再需要故事。

262.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263.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而且,将来的人生也完全是一张白纸,并未铺好行进的轨道。这里没有故事。

5.12

264.每天进步一点点也可以,解开一个算式或者记住一个单词都可以。业绩是要不停地跳舞。如此一来,势必会有“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今天这一天就为此存在,而不是未来遥远的将来的考试而存在。

265.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

266.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的深刻混为一谈。

267.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5.13

268.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活?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269.人生并不存在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

270.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才更要向前看,跟应该思考“今后能做些什么?”

271.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

272.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底某一个地方。

273.世界不是靠他人来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274.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THE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