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盖吃饭是天地间第一件大事。如果没饭吃,再伟大的人物也只能干瞪眼、死翘翘。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曰:中国人,要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这个道理。
没饭吃的时候,除非豁出老命不要,否则,就一定得找根木棒研习打狗棒法啦。至于嗟来之食,该吃不吃,也不对。有人肯“嗟”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个啥!
托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福,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啥有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大快朵颐。但吃饭的态度,却变得非常之不负责任。没饭吃的时候哭哭啼啼,有饭吃了,却对饭连正眼也不肯瞧上一瞧,岂不怪哉?
吃饭的形式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独食;另一种是聚餐。独食是吃饭的基本形式,可以细细品味眼前的佳肴,无人打扰,愿意咋吃咋吃:龇牙咧嘴也可,饿虎扑食也可,都无所谓。这是一种个体的享用;聚餐也无可厚非,边吃边聊,气氛和谐、热烈。饱了肚皮,增进了友谊,说不定还能谈成一大笔买卖,或者达成某种升官发财的约定。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美则美矣,但列位,谁曾替肠胃想一想乎? 小时候,妈妈奶奶们的老一辈人就苦口婆心,或者气喘如牛、连滚带爬跟在小子后面,举着调羹劝导曰:乖啊,小祖宗,好好吃饭,再吃一口,就一口啊•••••• 没错,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好好吃饭”啦。可从小就给教导“好好吃饭”的我们,到现在,也未必有几个先生小姐能够做到好好吃饭。若此判断不错的话,实在是辜负了老人家们的期望。
还是说以上两种形式吧。本来,独食是一种自由,但自由不等于乱来,重点也应该把精力放在“食”上。吃了半天,请问都吃了些啥?知道的当然知道,不知道的就一脸茫然啦。可以理解,并不是吃客老爷有健忘或者痴呆病症,而是刚才没有把心思用在吃上。那干啥了也?鬼才知道别人心里的三篇文章。但我有一个答案可以提供:看手机。您信不?
反躬自省,我坦白交代,承认自己就有吃饭看手机的习惯。过去时候,边吃饭边看书,此举往往引来家长训斥:这样既不卫生,更不好消化,懂不?将来得了胃病,大人可概不负责!一副“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表情。但说归说,家长并不跟进一步,疾言厉色痛加制止。只因他内心也没觉得这有多么大不了,而且,看书长学问之举还似乎应该大鼓励而特鼓励之。于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就马马虎虎一路吃到了现在。
现在,纸质书俨然已落后时代,手机代替了书本,那么,吃饭的时候,必须打开手机,要么浏览新闻,要么追剧。曾有段时间,我追剧成瘾,以至于有一次,在某一没有无线上网设备的饭馆里,“哼哧哼哧”硬是看了两个来小时。饭嘛,就是机械的夹起来咽下去而已,不过是剧情的一味佐料罢了。木想到,很快,通讯公司的账单到啦。一看流量超出了几百大毛,顿时傻眼。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打电话过去表示严重抗议。经过几番交涉,对方悻悻然答应给退款。虽然此时战斗告捷,可以善罢甘休啦,但回头想来,脊梁骨还是会冒出冷汗。通讯公司固然有滥收费之嫌疑,吃饭追剧忘乎所以也是毛病之一:这都是不好好吃饭酿成的也!
说这些,并非我老人家疼银子(凭良心说,叫你,你不疼乎?),而是表明,吃饭看手机,这在很多人身上已经成为顽疾,不看手机,吃饭就变成鸡肋一般。当然,治疗这个顽疾也并非木有法子,而是木有人肯接受治疗而已。这个方法是啥,聪明如您,一猜便知——嘘,您猜出来,可千万别着急呼喊“惨无人道”,惊动了警察实在不值当。而且,因为既然木人肯接受治疗,也就不会真正有人加以实施。我们也还不过只是说说而已。
当然,也有不看手机,一心专注于美食的。说到这里,就要自我表扬一下,我算是其中一个。为啥前后表述如此自相矛盾乎?因为我是个好孩子,知错就改,有痛改前非的意愿。不过,很多事情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你想咋样,老天偏偏就不让你咋样。我经常吃公共食堂,一次吃之前,早盘算好,谁拿出手机来看,就是王八蛋(敬请各位原谅,只限于说我自己)。可刚刚找一空位坐下,准备细嚼慢咽之的时候,“啪嚓”,一个托盘放在你旁边,原来是老朋友来啦,要与你共进午餐,你肯勃然变色,将其推开乎?既然是共同进餐,那不能和一个人似的闷声不语,而是要和对方展开亲切友好交谈。出于礼貌,交谈要得体,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脑子里要遣词造句,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琢磨对方的习惯举止。万一冷场,那就尴尬至极。一顿饭下来,自己吃了些啥?味道如何?呜呼,还问个啥,干脆问问猪八戒先生人参果的味道吧。
有人说了,几个朋友,边吃边谈,这是常事儿。君不见影视剧中,经常有食堂的场景,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角色,边吃边啦,其乐融融乎?没错,我的回答是:朋友边吃边谈固然不是坏事,而且我还非常羡慕能够边吃边谈的朋友。盖人缘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借吃饭之机,增进感情,互通有无,体现了做人的能力,我们不应当加以反对。不过,我们的话题是说好好吃饭,似乎谈话的重要性应该放在其次;至于影视剧中的桥段,那得称赞人家导演高明。但您要知道,那是在演戏呀。他们的目的才不是吃饭哩,接上头儿,或者对暗号,陈述台词,推动情节发展才是正办。
已经说到两人三人吃饭啦,那么继续往大里扩而展之,说一说集体聚餐。这种形式,说吃饭是假,其实进行社交才是真。吃饭的人,大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大人物志得意满,要听听小人物的谄媚恭维,以便飘飘然加然飘飘;小人物要毕恭毕敬,让大人物高兴快活,从而换取提拔加薪的可能。这是职场聚餐;生意场上的饭局,则是各怀鬼胎,推杯换盏,美食美酒美色,白纸黑字一签,就搞定啦。补充一句,啥“美食美酒”?恐怕昏天黑地下来,并不知其味如何。至于美色嘛,倒值得研究一番。但总而言之,这都不是为了好好吃饭,所谓吃饭,不过一个幌子。其中真正意味,可谓深长矣。
即便是没有功利色彩的聚餐,那重心也绝不会放在吃上。因为人头只要多于一个,就有交流的必要。人都有情感,情感需要交流,交流需要空间,这个空间就是饭局。老铁的哥们姐妹,都是拜把子生死之交,咱们感情深一口闷啊。咕咚咕咚几杯下去,只剩一片迷迷糊糊,到处找墙,再好的美食,也味同嚼蜡了也。人言暴殄天物,不过如此。
那位又说了,咱们家庭里吃饭,也不是真正吃饭乎?这个问题问得好,牵扯到家庭团结友爱,社会安定大局,必须隆重回答之:家人一起吃饭,固然也是其乐融融,但请放心,绝对没有殚精竭虑,遣词造句,察言观色,勾心斗角之虞。有一搭无一搭,话到嘴边就说,并不耽误吃饭这一正事。我说的聚餐分神,是同家庭成员之外的人吃饭。那种吃饭,不计较肠胃受虐的朋友自然可以随便,但对于重视身体健康的朋友来说,就不能不三思啦。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有二:其一,喝酒社交是人之需要,人是社会之人,不是孤独之物。借聚餐之名,捎带夹些私货,并无不可。如果一味反对,酒馆只好关门大吉,餐饮消费停滞,经济失去活力,人之交往缺一途径,此事亦大大不妙。况作为情感动物,隔三差五,呼朋引伴,岂不快哉!只是需有一清醒认识,这不是“吃饭”。(某老妪曾号啕:我并不是戒不掉酒,而是戒不掉朋友也!——正是此意)何为“吃饭”者,必也,先正名乎? 其次,要郑重建议,国人应该重新将妈妈奶奶们的教诲拾起来,为了不辜负食材的天地精华之气,也不虐待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为我们工作的肠胃,我们很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认认真真上一堂“好好吃饭”的课程才是。
(按:写下以上文字,是因为刚刚独自慢慢悠悠吃了一餐,肠胃舒坦,雅兴顿生。谢天谢地,其间并无一人打扰。而我老人家鼓足勇气,愣是一次手机也木往外掏,真是应该得到一枚“毅力坚强”之勋章也。放下杂念,细细品味琢磨饭菜的味道。嗟夫,罗卜就是罗卜,肉就是肉。真他娘的香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