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光匆匆,离刚到这边已经五个月整。仿佛还近在眼前,那时怀着忐忑的心情,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新的征程。刚开始的时候,被别人问到专业一点的问题时,总是说我先去问问。什么时候开始,面对别人的疑问,有时也能自信满满地给出答案。什么时候开始,面对别人不一样的看法,自己也能用适当的理论来说服他。什么时候开始,听到了当面或是转达过来的赞许,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真心的帮助。或许,这其中的过程,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想起那些年的自己,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不做过多思考,却常在某个时刻,自己被空虚包围,感到莫名地烦躁。而今,习惯了快节奏,习惯了依靠思考与努力去解决难题,停下来就会不适应。或许,这就是状态。维持好一种状态不难,但是一旦打破后想再回到过去,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我该一如既往。
2.
在这个世界上,对待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人惧怕别人的言论,而畏畏缩缩。有人只想做好自己,让内心充盈满足,便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在我看来,人生在世,扮演好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最重要。每个人的思想、责任心、能力、水平都处于不同的高度,何必苛求一致呢?
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不同的习惯和喜好,甚至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态和表现。有人喜欢喧哗,或许能博得他人的掌声,也或许被人认为出风头;有人喜欢静静努力,不求任何人认同,而又在不知不觉中被人获知和了解。无论何种方式,在我看来,自己内心真正快乐满足就好。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能演好别人,但未必能演好真正的自己。很多人面对选择时,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不了解自己的心而已。如果你真正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生,对各种选择的利弊都能在心里权衡得很清楚,或者真正从内心出发,知道什么样的人生能让自己真正快乐,一切的选择都不再是难题。
3.
常想起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本来想遂家人的心愿,毕业时考师范中专,早日跳出农门,成为一名吃“国家粮”的教师。在我初二那年,与我关系形同姐妹的英语老师一席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她告诉我,以后是大学生、研究生的天下,我不应该去读中专,而应该去考大学。
从此,无论家人如何苦口婆心、好言相劝甚至集体逼迫,说女孩子能跳出农门有个稳定工作就好,要求那么高做什么,我都坚持要读高中,甚至哭着跟他们对抗。这样的对抗持续了一年多,直至离中考还有两三个月的时候。我承诺了家人,一定努力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将来考上大学。如果没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我就认命读中专。最终,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比中考提前一个月的拔尖考试中,我如愿以偿得到了那张令无数人梦寐以求学校的入场券。
尽管毕业后几乎没有机会再见到那位老师,直至今天我还总是想起她,想起那时的自己。我常想,如果当初不是她那席话,我是否真的读了中专,毕业后回到那个小镇,过着平淡的生活,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尽管后来人生也曾出现几多波折,但我依然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依然相信那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而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有那时一往无前的心态,很多的事情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你不会觉得苦和累,而是享受这个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清楚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题,那种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而至于他人怎么看怎么说,又有何关系呢?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别人。而又有太多的人,他们害怕别人那并不纯粹的眼光,于是不如躲开,但是否叩问过自己的心呢?
4.
常想起这样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很多的不和谐都源自彼此的不理解,而如果大家都换位思考下,是不是很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过不去的大事。如果每个人都能常自我反思,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别人和自己来说,其实都是一种宽慰。人生苦短,生活平凡而琐碎。我们要做的不是用小事给自己内心添堵,而应该时常清理自己内心的垃圾,让自己的内心保持空旷,让阳光能够洒满心间,温暖自己,也把温暖传递给别人。但是,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又有几个人能够胸怀坦荡呢?
我喜欢简单的人和事,对待事情能直言不讳,就算因为意见相左而发生冲突,但事后谁都不再放心上,一如既往地真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可贵,就在于那一份真实吧!简单的人,会哭会笑,会吵会闹,这样的人才是真性情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自在安然。
有话说,最好的状态是简单,最好的心态是平静。我想,这是需要经历很多的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简单的人,平静的心,这样的话,无论这个世界如何风风雨雨,在他的心里总还有一处不被洗刷的空间,这一处空间便足够容纳自己,有时还能容纳别人。
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心态,这个世界是不是会多很多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