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带我来这世上,就有十足的义务来待见我

凌晨两点,低落的心情失眠着,我便把一个关于她的身世写出来。

话便得从她的长辈说起

以下所有故事发生的桥段,我只能秉承不失真,却不能保证完全属实,我只是讲故事的人,却不是故事的当事人。

1

2014年5月她和他相识在百合网,两个适龄青年在各自择友的标准里对上了眼,从网上牵手来到了现实。短短三个月的接触,每个节日里的礼物和鲜花,是他们对浪漫的表达,甜蜜的令人看到恋爱原来就是这般幸福。

执子之手,成子心切。随着他父亲蓦然的病危,这段依然沉浸爱意的恋情异常仓促的升华了。为告慰行将就木的父亲,让老人亲眼目睹儿子成家的他和他的家人便紧锣密鼓的把婚事操持开了。

2

从见面礼、彩礼、婚礼都由族人紧凑置办着。自由恋爱的时代,既然她找到了他,考察这事也便是她自己的事了,家人并未做过多的干预。于是他们便在婚礼前天把证给领了。婚礼当天,看着他高额的彩礼(自家人知道那是走下过场,他拿来撑场面的)和她身上厚重的首饰,大家都为她找了个家境殷实的人家感到高兴。婚礼宴席高朋满座,司仪主持,尽显气场颇大。人这一辈子,不就显摆这一次嘛!

老人在二人终成眷属后的十天便自离去。一位喜迎门送一位驾西去,本就不讨喜的情形,只因二人年纪到了,既然交往着,卡在这节骨眼上,就尽力撮合吧,都当尽孝了。

3

当你看到了这里,或许你已预测到了结果不妙,而这一切都是一种责任在作祟。

相处时间短,彼此了解不够,她和他即便可以犯二的过着,却是与他的母亲格格不入着。中年丧夫本已悲痛,却是身边唯一一个男人也有了相好之人,痛上加痛,使得她把一切的不自在甩给了犯二的新媳妇身上。而她自顾留恋新婚的黏腻,对媳妇二三事不管不顾,仍操着娘家女儿的德性在婆家过着。

4

是媳不是女,婆嫌躲不离。

当婆媳关系出现裂缝时,他的角色便是那补漏的。

没有谁能让一个被教养了二十来年的男子完全臣服于一个只相处了百来天的女子。两个女人便自不识相的在一个不合格的补漏工面前把缝越撕越开。直到2015年6月她的肚子一剖开,小她来到这世上,那漏是他补也补不来了。

家里添了新成员,本该是给悲伤的气氛里注入了新鲜空气,却是蒙上了又一层的怨气。

5

孩子是共同的,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在各人有能力的情况下一起带一起养便是,却是偏偏为着谁付出得多,谁受累的多在计较纷纷。年轻人再不懂事,身为长者,任其说道都不为过。年长者也和年轻人一样置气不理事还较真那就说不过去了。中华传统美德在尊老爱幼这方面,先是把幼给宠坏了,然后便为老不尊了。

在痛斥某些年轻人的玩世不恭时不得不控诉有些老一辈的不识抬举。

尊重,本是相互的。长幼之间亦没有一味的尊重与被尊重。身为长辈,挑拨小辈关系,更是可恶至极。有慈母却只能有刺儿婆。

6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来的媳妇被念经。

婆媳的天敌使命迫使他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教养了二十来年是娘。毕竟娘只有一个,媳妇还可以再找。

有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是因了这站不住脚的无理之孝而土崩瓦解的?他是娘生的,她也当了娘,小她以后也是别人的娘。谁不都是娘生的,却是为了老娘,置娘和小娘于不顾。

7

于子,他尽孝了,于父于夫,他的责任何在?

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来到这个家就是个错,她决定不了的是你们把她带到这世上,却没有对她尽你们为人父母该尽的责任。

出身是我们谁都改变不了的,成长却是后天可以重塑的。而你们却是在她改变不了的出身面前扼杀了她健康成长的权利。

一个个的刽子手,抹杀了小她的童年

强烈谴责他、她、她罪恶的行径,丑陋的人性,毫无担当却不以为耻的嘴脸。

8

小她,你还好吗?自从你妈离家出走后,家门不得进,你不得见,或许在没有你妈的日子里你的奶奶没亏待你,只是少了一个妈,那便是单亲。那些以母不养的名义霸占着孩子童年的老人们,你们在造孽,天会收拾吗?

纷乱终究抵不过四字:互相包容。

既然在一起了,日子没过明白,浑浑噩噩里便不知白头是个啥。

老一辈的婚姻观束缚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幸福,如今婚姻法却是在薄如蝉翼的情感里放纵着分分合合。

结婚证表明夫妻关系受法律保护,那又有什么证可以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上一代人恩怨的侵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阅读了《故事思维》的第6章“万能金句还是宏大史诗”。这个部分看起来有点晦涩难懂,直到看到篇末才似乎明白了...
    4b40c2d9081e阅读 312评论 0 0
  • 文/霍辉 很早以前就想写篇文章,记录和小结我在简书的这些日子。三个月时没写,一晃就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再不写...
    霍霍的小世界阅读 511评论 1 8
  • 京城繁华的街上,三月艳阳正好,却依旧未褪去来自冬日的寒,商贩们穿着御寒的棉袍缩着脖子,为了生计依旧大声的吆呼着,...
    清宵尚温阅读 381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