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微信进入的提示音。王丽娟打开手机,是弟弟王原岛发来的微信:“大姐,咱家院门口的石榴树又开花了,你不回来看看吗?”微信里还附了一张照片:石榴树枝叉上一朵朵楚楚欲燃的桔红,旖旎多姿,如诗如画。看着照片,王丽娟仿佛都能嗅到淡淡的幽香。
看着弟弟发的信息,王丽娟喟然。自五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后,王丽娟怕睹物思人伤情,就再没有回过老家。
夜里,王丽娟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披着夕阳闻着泥土的芬芳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回到了小山村,山村里灶火燃起、炊烟袅袅、饭香从家家户户的篱笆院里弥漫出来,熟悉的味道让她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娘,正在用水瓢给石榴树浇水,风吹花落,一瓣瓣洒在娘的鬓发间……
早晨起来,王丽娟跟丈夫说起昨夜里的梦,不禁落泪。李浩然看着泪眼婆娑的妻子轻声劝到:“都五年过去了,回家看看吧,我陪你一起回去”。李浩然想:妻子的心病也许只有回到老家才能治愈。
第二天就收拾行李,李浩然开车夫妻俩一起回老家。汽车奔驰在归家的路上,王丽娟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的景色,内心惴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她很害怕,害怕没有了父母的家还是自己的家吗?
车下了国道,拐进了进山的乡级路。要走“九岭十八盘”才能到位于山腰的山村。路还是旧时的路,但已比从前宽敞平坦了许多。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两辆车相互错车都十分费劲儿,现在不仅路平了、宽了,路旁还立起了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一辆中型客车奔驰而过,车窗里飘出孩子们的欢笑声,是一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校车。看到这些,王丽娟内心的忐忑好了些。
车开到村口,村口的那棵几百年树龄的大槐树在阳光里伸展着枝叉,静静地欢迎着游子们归来。大槐树南侧原来是片荒地,现在已被建成了停车场,停着不少车。
王丽娟夫妻俩走进村,眼前豁然一亮。弟弟曾经跟她说过,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家家户户还办起了农家乐,村里变化很大,但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原来泥泞不堪的土路,已铺上了青石板,家家户户的篱笆墙,都统一砌成了灰色的砖墙。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里,五颜六色的花儿绽放着,有芍药、凤仙、鸡冠花、长寿菊,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呈现出独特的农家风光。村子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子,但更加洁净、古朴、有韵味。
一路前行,街道两旁还树立着经过精心设计的指示牌,上边书写着极有哲理的词句。
在水井前的指示牌上写着:井中的水冬暖夏凉,是最解渴的饮料。
一座外表古朴典雅的石板房,院门前的指示牌写着:时间潜入石板,逆时针旋转并跳跃作响。打开的窗户,那些散落在山谷里的时光日复一日,随云雾起落。
……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走到自家的大门前,与村中一样,院墙、院门修葺一新,院门口的石榴树随风摇曳,花开正浓,似乎在欢迎王丽娟夫妻回家。
家门前的也有指示牌,上面写着: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壹茶。体验慢生活,在王原岛家。
王丽娟推开院门,门“吱呀”应声而开,院子里静悄悄的,墙边父亲搭的秋千,摇摇摆摆,秋千上斑驳的印记在诉说着过往的欢声笑语。
宽敞的院落,又被一个月亮门隔成东西两个,王丽娟走进东边的院子,东厢房曾是她在家时居住的地方。她迫不及待地走进房间,眼前又是一亮:房子重新进行了修缮装修但仍保留着农村住宅的风格。木门窗里加了一层玻璃窗,木门窗只起一个装饰作用,不用再糊窗纸,这样又保暖又亮堂。炕看似是原来的土炕,实际上是舒适的席梦思床。
房间在增加了洗澡间、卫生间这些新区域外,尽量保留了王丽娟童年的记忆:墙上用一家人的照片做装饰,书架上有她上学时读过的书,靠窗的踏踏米上摆放着小时候做作业用的小炕桌。
小炕桌上放着一张粉红色心型纸笺,上面写着:姐,这里是你的家。
王丽娟打开后墙的窗户,山上绿树成荫,山下田畴交错蝶飞虫鸣,空气里充满记忆中的味道。看着这一切,那熟悉而温暖的感觉奔涌而来,盈满内心,这里是生养她的地方,也是她灵魂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