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期待完成100篇原创文章,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写作能力会提高多少?
起初我是这样想的:“赚大钱,买飞机,买大炮”,总之结局甚是美好。
别笑我,我这么想是有原因。
我关注的spenser,他的每篇文章的开头都会注明“这是spenser的第XXX篇原创文章”他在100篇的时候,就早已成为大号,成了香港第一自媒体。在153篇的时候,公号推出了一个“写作课程”第一次出来卖,一天就卖了100万。
我很感概:你离牛逼的人生,就差100篇文章。这100多篇原创文章,真真切切的让一个人逆袭成功。
带着这份好奇心,我想看看更多的人在完成100篇后,生活、写作水准上有什么改变?然而结果:很失望,绝大数人并没有什么变化。文章的质量和阅读量非常稳定,成功的稳定在第一篇的写作水准。
我也如此,虽然没有写到100篇,但也完成了37篇,按照道理至少要有一点点点进步吧,结果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变差了,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我是怎么把文章,越写越烂的》,滑稽的是,这篇带来的关注量竟成了最高的一篇。
都说内容创业是红利,这尼玛在别人这里是红利,到我这里什么狗屁都不是。
当然,我不希望你我,写作是为了立刻挣钱,那样会很痛苦。你会慢慢失望,以致于绝望,最后放弃。正确的面对写作这件事,把它当作自我表达,升级思维方式,传播个人影响力的方式。
每写一篇,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和复盘,这反而会让你尝到成长的甜头,坚持的更久。
为什么很多人写了那么多,写作水准并没因此提高?
总结了几点:
1、没有写作的质量标准
很多人认为写出好文章,就得多写多练,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多写多练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充分条件。
这就好比普通人坚持跑步,你每天坚持跑10公里,是很厉害,但你能坚持20年,成为跑完马拉松的人吗?我还不说你成为马拉松运动员。
追求数量,并不会带来质的改变。有条件的量变才能带来质变。这里的条件就是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的前提,往往需要你先弄懂基础的概念。李笑来非常擅长讲解概念,他的书和文章有很多篇幅基本都是在告诉你概念,通过讲解基础概念,形成概念链接,重建你的价值观。
写作是什么?写作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的文章?不知道这些,你怎么会知道刻意练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教练都会给到选手一套练习的标准,他可以对标这套标准,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达到怎样的水平,才可以确保进入下一轮竞争。
同样,你想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你也要知道,你的练习标准是什么?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2、多看别人的文章,分析其结构
大量的阅读各种文章,不仅仅是你这个领域的文章。看别人的文章,对于你来说,就不能仅停留在普通的阅读者,只是潦潦草草看了作者写了什么。你得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他是分几段论证他的观点?大的观点下往往又有小的观点,小的观点又是如何支撑大观点的。
文章里面的素材,放到这里好不好,准不准确。我可不可以迁移到我的文章来。
类比,打比方,真的是写作的绝佳方法。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悟复杂的概念。我平常阅读别人文章的时候,特别会留意,作者是如何类比,让我明白我不知道的领域。
关于类比和打比方,古典老师运用的就非常好。好的类比降低读者的认知门槛,一看就懂。这真的需要内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3、深度思考不够,没有想明白
好的内容,是你深度思考的产物。《引爆点》《异类》这类书籍,若没有进行深度和有逻辑的思考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思考=提问+回答。不断的自问自答,找到答案,把一个问题,想的足够深入。
写文章,简单的复制粘贴随便加工一下就可以的吗?重在想明白,想明白,想明白。
当然,前期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到好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转述出去。但这个也需要你想明白再加工而成。
推荐一款利器——黄金思维圈
迅速看透问题的本质
遇到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用这种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多年前,我记得老师和我讲过这样话,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研究孔子,还不如研究为什么诞生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