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人当中,吟诵王昭君似乎是一种时髦,而且,名篇很多。为什么这么多古代美女,文人们对王昭君有额外的情愫呢?他们多是寄托自己“未被明君识”的“怀才不遇”。
杜甫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吟诵的是王昭君告别故乡,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艺,心有不甘。
王安石写过:“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吟诵的是王昭君不被汉朝君主垂怜,却有胡人君王的恩宠,胡人才是对她好的人。
王安石另一首《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一首,更为有名,吟诵的是,汉朝君王自己有眼无珠,错过人才,就不要怪画师了。昭君就算在胡地思念家乡,不如意,但在汉廷当中,难道就会过得开心吗?
欧阳修写道:“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诗里批评汉元帝:身边的人你都没有办法辨别良莠,你怎么会有能力对抗夷狄呢,你是个糊涂的君王啊!
郭沫若 《东方集·再出夔门》诗:“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此诗距离昭君时代已超过两千年,更多的,就是一个对故人的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