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这半年来陆陆续续看过一些原生家庭的书,通过这些既定的现象,看到童年对自己的影响,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痛苦与无助,在折射到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陪伴,亲密互动,甚至是对于无理取闹,也难免会崩塌不能积极有效的引导……在自我谴责失衡与平衡的天秤上,渐渐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去发泄怨念,抱怨不公,而是从中找到自己当下很多现状的根源,并且用成年人的方式,与原生家庭和解,而不是复制父母曾经走过的路。
这本书从家庭、婚姻、子女运行的关系,讲述原生家庭对我们一辈子行为的影响,以及面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如何去改善做了大篇幅的描述,对于初次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人来说,这本书兴许不错,但我之前看过类似《情感勒索》的书籍,我觉得相比较而言,略逊一些。
看书的过程就是对照镜子自我检查的过程,所以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梳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效果会更好。
1、请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你发生改变,你也改变不了任何人,改变别人的成本是最高的,所以试图去改变自己)
2、你必须有重组的积极性和动力,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大量的思考,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朝圣)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运行的规则,无论是“潜规则”还是“显规则”,这些规则背后都遵守或违背相应的规律。比如有的家庭规定吃饭不能说话,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能9点以后回家……这些规则背后,总会引起家庭成员的不适,亦或许适应了,在融入新的家庭时,因为习惯了这样的习惯,而因为没有规则反而变得不习惯。这些都是导致我们每个焦虑,恐惧,压抑的一个点,有的人承受能力强,受到影响小,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就变得非常敏感,导致性格上的缺陷。
家庭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时无法协同,当我说东,你在说西,夫妻双发无法站在彼此的角度上一起去处理现有问题,而是以“我是对的”“我的标准”去衡量对方,或者是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那么会导致另外一方做出如下反应:顺从、反叛、攻击、断绝关系。这四种反应直接导致夫妻双方都是“攻击者”,那么家庭矛盾必然不断升级,往复循环,持久不绝。
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1、绘制自己的家谱图,将所知道的家庭成员姓名、以及重大事件日期纳入其中,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这点比较适用于国外,在现有中国家庭里,个人认为维系到父母、婆媳、孩子之间即可);
2、尝试着联系家庭成员,表达真诚;
3、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按时间顺序列出吉他发生的重大事件,并用档案卡记录下来;
4、发现家庭内部运行的模式,研究家庭的三角关系,把主要三角关系中成员之间的关联性勾勒出来;(他们在一起怎么相处?他们的的沟通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怎么解决内部发生的矛盾?)
5、探亲与家访,比如跟家庭成员分享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事情,不要质疑和谴责他们,保持客观的态度;
6、自我分化,学会欣赏与享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坦诚的接受自己的错误,学会清晰有效表达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自我,充盈自我。
家庭成员性格迥异,以上六步看起来似乎牵强不可能,当从我出发,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真心以待每一个家庭成员,自动屏蔽掉情绪上的不耐烦和沉默。
童年决定了我们生命最初的样子,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只是,这个成长并不容易。既然没有办法改造自己原生家庭的命运剧本,但我期望自己在跟女儿相处的过程里,能够健康、平等、快乐的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我希望我的女儿是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深受原生家庭失衡的影响,一生都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