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写到路德新教和罗马教廷围绕《圣经》译本的冲突,语言是这场宗教改革的武器,而翻译者的书房就是战场。从这个视角来比较意大利与德国的“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图像,会发现图像语言也在这场斗争中展现了力量。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皇利奥十世是美第奇家族的族长,091分析过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他们选择了正面透视法来视觉化其政治形象,因此赞助大量使用这种透视法的作品。安托内罗的《书房中的圣哲罗姆》正是使用了正面单点透视法,并且他还用图像学工具将圣哲罗姆这个拉丁文《圣经》的翻译者纳入一个象征系统,他不仅象征着拉丁语的神圣和真理,也喻示着教会作为上帝在世俗的代理人的权威性,以及教职阶层作为《圣经》与普通人之间的中介的必要性。
安托内罗的《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利用从天顶射下的光线,将视线引导到圣徒和其手中的《圣经》上,《圣经》既是画面的中心又是透视的焦点。光把空间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左边背光面的墙上有条脏毛巾,下面地板上趴着只猫,它们都象征着世俗的不洁。与之相对的是在虚构的门框外,均匀分布的鹧鸪、孔雀和一只脸盆,它们象征了圣徒的圣洁。脸盆是用以清洁的,它对应暗面墙上的毛巾。
在明亮光线里的鹧鸪和孔雀,象征了基督的不朽。研究中世纪手抄本的学者包慧怡在分析《凯尔经》的图像中就追溯了孔雀在基督教图像中的意义生成。《凯尔经》是基于圣哲罗姆的《拉丁通俗译本》绘制的圣经手抄本,书中布满图像作为经文的图解和装饰。其中就出现有孔雀的图像。孔雀在西欧并不常见,它出现在普利尼的《自然史》和伊西多的《词源》中,传说孔雀肉不会腐烂,其羽毛在夜间更加熠熠生辉。因此特性孔雀在《凯尔经》中成为基督不朽之身的象征。
同时,鹧鸪和孔雀在基督教图像里也象征了神谕,大家看见他们就等同于接收到了神谕,而不需要文字和言语的传递。它们的功效很像圣哲罗姆做的工作,把《圣经》翻译成拉丁文版本,让人们有机会接触、聆听神的指引。
《圣经》——圣哲罗姆——鹧鸪和孔雀,三者的关系通过光线的运动给出了交待。《圣经》是透视的灭点,也是天光的投射点,它代表了神的语言;我们无法看清楚《圣经》上的字,就如我们无法直接聆听神谕或者读懂希伯来文《圣经》一样,但却能通过《圣经》传递的光亮而清楚地看见孔雀和鹧鸪,通过它们观者就能接受神的指引,就如因为圣哲罗姆人们才能读懂《圣经》。《圣经》之光通过孔雀和鹧鸪播撒到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