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崇明农场开手扶拖拉机

1968年,我从华东师大二附中初中毕业,根据“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分配原则,被分配到崇明东方红农场机械化大队三中队务农。

三中队是个初建单位,最重要的队产是一辆场部直属第三机耕队下拨的工农牌单缸八匹双飞轮柴油机手扶拖拉机。

当年,知识青年到农场务农,基本上都是在大田种地,极少数人会安排在后勤保障岗位。其中,手扶拖拉机驾驶员、卫生保健员、植物保管员、仓库保管员、食堂炊事员、老虎灶烧水员、财务出纳会计员被称为“七大员”。因为属于专业工作岗位,有的不受日晒雨淋之苦,有的工作比较轻松,有的掌握工作技能,受到了知识青年们的羡慕和追捧。

那时,我对手扶拖拉机驾驶员的工作非常羡慕,每当我在大田或者宿舍听到“突、突、突”的手扶拖拉机声响,就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寻找它的身影,并且一直目送到它离开自己的视线为止。

1971年底,因为一位66届高中手扶拖拉机驾驶员“上调”回市区工作,队部开始在知识青年中挑选物色一位性格稳重、办事踏实、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人,担任新的手扶拖拉机驾驶员。

当我被告知担任手扶拖拉机驾驶员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感到自己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械化”好工作。但是,当我第一次面对手扶拖拉机,真正看到那台裸露车外的柴油发动机,需要用手臂力量摇动才能发动行驶的时候,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非常担心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胜任这份难得的工作。

我的师傅是个浓眉大眼,鼻梁挺拔,鼻翼细巧的美男子。他练过身体,手臂非常有劲。他比较腼腆,说话时,有时会脸红。在他的示范下,我先是两腿下蹲扎成马步姿势,然后,左手捏住发动机左后盖上的气缸减压阀,右手紧握发动机外飞轮上的摇手柄,屏住气息,涨红着脸,先慢后快地一口气摇动五、六圈,最后,借助飞轮转动的惯性,突然松开减压阀,这时,只听到发动机朝天排气管里很慢地发出“扑”的一下声响,紧接着一个黑色烟圈喷向天空,之后充满弹性和节奏的敲缸声一点点加快,发动机开始运转了起来。

手摇发动拖拉机,在气温高时,因为柴油机内的机油受热变得稀薄,机件间的摩擦系数小,比较容易发动,然而,当气温低时,机油会变得粘稠,摇动起来就会困难。遇到气温接近零度时,我要先给发动机水箱灌满沸水,预热气缸,然后,手握飞轮上把手,吸气屏气,在发动机减压的状态下,一口气连续摇动十多圈,再突然放手增压,让缸体活塞在惯性运动下作“功”。遇到幸运的时候,发动机排气管里会连续发出“扑扑扑”的声音,吐出几个黑圈圈后,一次发动成功。可是,到了寒冬腊月结冰天,发动拖拉机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常常摇得我是眼冒金星,而发动机排气管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后来,我实在是感到结冰天的早晨,发动拖拉机累得不行,想出晚上休车前,将拖拉机停在电动机旁,第二天用马达来带发动的好办法。

就这样,我在边学习边实践中,很快熟悉手扶拖拉机的驾驶技术,懂得农机维修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在1972年10月6日获得了崇明县颁发的第一批"上海市手扶拖拉机驾驶证‘’。

这是一本由县革命委员会公检法车辆管理小组陈国栋同志经手办理的长8.5厘米、宽6.5厘米的“上海市手扶拖拉机驾驶证”。它的开本比较小,大红色塑料护套里插着白色小本。第一页只印一颗红色五角星。第三页印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黑体字。第四页印了三段毛主席语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语录之间印有向日葵形状的小图案。第五页印有三条“注意事项”。第六、七页是持证人的基本信息和经办、管理机关的情况。当时,我在驾驶证的“注意事项”一栏里,看到持有手扶拖拉机驾驶证可以在市区道路上驾车行驶的文字时,心里竟然产生今后要驾驶手扶拖拉机去市区见父母的甜蜜想法。只是,因为受崇明海岛四面环水的交通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1974年初,我有幸被选调到上海市公安局工作,接我班的是72届知青桂天龙。在公安局,我凭着手扶拖拉机驾驶证,先后学习并且获得了两轮、三轮摩托车和四轮小轿车的驾驶证,终于实现了驾驶机动车在市区马路上行驶的愿望。

注:此文分别刊登《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报》2024年第四期和《上海老龄大学报》2025年5月30日副刊.。

2024年4月26日,原上海练江牧场知青、上海知青书画院书画家王添尔留言:

作者这篇文章里着重讲了自己怎么多想开手扶拖拉机的心情。

    1. 作者把自己从开始多么的想开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开心的心情层层展开来描写。

  2. 在当上手扶拖拉机手后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来描写自己怎么样去克服所碰到的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和美好的理想。

  3. 文章结尾部分是写了工作上调公安局工作,因自己有在农场开过手扶拖拉机而考上了两轮三轮摩托车及四轮骄车的驾驶证,最终实现当上一名机动车司机的夙愿!

  4. 整篇文章文字条理亲晰、分段层层展开。

2024年4月26日,原上海黄山茶林场知青、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军直分会副会长倪虹光留言:

海民兄好!第一次看到怎样发动手扶拖拉机的文字,那么生动,那么接地气!足见兄的文字功底!想当年,我在黄山茶林场做过手扶拖拉机的装卸工,也做过发动拖拉机的事,所以看到这段文字,感同身受,很亲切!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去做小工、做泥水匠了,没有那本“手扶拖拉机驾驶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可以叫您一声“师傅”的。

2024年5月1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军直分会会员秦慧瑛留言:

大作拜读,使我这个从没去过农村的学生对拖拉机有了一些了解。文字流畅,逻辑清晰,对开拖拉机的心愿和过程描述详细而生动,让人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文章太好了,希望能经常读到你的大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