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我小的时候的故事吧,那时候我上五年级,老师让我扫一下教室卫生,然后老师出去了,我在教室里转了又转,没有找见扫帚,等到同学们都早操回来了,教室依然没扫,可想而知免不了考试的一顿臭骂,在家校联系簿上给家长反馈并且言辞激烈,彼时的这件小事给我心理留下了不小的影响,因为我小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味地让我读书,却从来不让我帮忙干家务,那时候的我动手能力差到极点了,我现在也认为自己手残的这一"特长"也是源于母亲那时候的培养吧。
被同学鄙视久了,自然心里是不舒服的,憋着一肚子火倔强的扫了一个月的教室,才算在老师和同学中得到平反,但是心里的阴影却挥之不去。
后来的日子里,我一直甩不掉手残的帽子,我立志如果我以后有小孩儿,我一定要好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再不能跟我一样做手残党,贻笑大方。
后来我就有了天麒宝宝,慢慢的,天麒宝宝长大了,一岁多就让他开始自己吃饭,上厕所,自己脱衣服……老高同志偶尔会忍不住给臭小子喂饭也被我不留情面的挡住,我宁愿他慢点吃也要让他自己吃完。有时候老高埋怨我太不关心孩子,但是听完我讲的原因也就释怀了。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因为我不能陪你天长地久。
人生在世,就短短的几十年,其中的大多数时间,都不是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为了能让你以后能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必须变得“懒”一点。要看到什么程度呢?看你摔倒了,我懒得去扶,看见你起床没叠被子也仿佛没看见,懒到不想帮你做任何需要你动手做的事儿。
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真爱,而溺爱和娇宠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吃尽苦头。”
不想让孩子在错误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而替他代劳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带来的并不是高效率,而是在一点点的扼杀孩子探索并求得真相的能力,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只会从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并在一次次的错误实践中得到正确的思路。
在锻炼天麒宝宝独自吃饭的时候。我特意准备了摔不破的餐具,防水的小罩衣和接饭的饭兜,准备了精美的练习筷和小勺子,每顿饭都换着花样来做,保证他每天都有新鲜感。刚开始吃的时候往往是吃的人仰马翻,甚至连人都找不到去了哪里,饭菜满桌子满地满脸都是,一顿饭下来,我不光要擦桌子洗碗扫地,还得给臭小子洗衣服洗澡,一顿饭吃完收拾完,两个小时的时光也在指缝中消失了。但是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他获得了独自吃饭的能力,而且以后的我们也会从吃饭这件事儿上解脱出来。为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要让孩子的独立能力越来越强,做家长的就要心放宽,尽量不要掺和孩子的事情,帮孩子最大限度的获取独立能力。
一,让孩子有存在感
让孩子明白这个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自己完成,这需要家长的足够配合,给孩子划分一个范围,让他明白这是我能够做的并且是我应该做的,帮助孩子建立主体意识。
二,针对不同的年龄指定不同目标
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年龄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天麒宝宝一岁半的时候可以帮我去倒垃圾,两岁的时候可以独自上厕所到现在可以去帮我买酱油买醋,这个年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给孩子的发展进行量化,在某一时间集中精力做某件事,以有目的的不作为带动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
三,给孩子创造条件
我们常常说孩子不会收拾,可是仔细想想你有给孩子创造条件么?有没有给孩子准备轻便好拿的收纳工具让他对自己的玩具进行整理?请不要埋怨孩子不收拾玩具,有可能是你还没给他创造条件。
孩子的世界,简单清澈,没有大人的世俗和复杂,在我们担心今天的衣服搭配是否合理,今天的饭菜是否营养健康的时候,他们吃饱穿暖就能愉快的玩耍了,有的时候不作为也是对他们的保护。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凡人生需要之倾向、态度、习惯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份子”。可见从小给孩子培养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实践中的。所以,爸爸妈妈们,有的时候你们该放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