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和县教研室的刘主任去二中开高三二轮复习备考会。同行的路上,闲聊中谈起课堂教学方式,他半开玩笑地说:“上课就像是骑车看风景,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前面骑,老师坐在后座上适时指路即可。若是老师骑车带学生,那学生永远记不住知识的路径!”
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言论,我很是惊奇。心想,若是放手让学生骑车,万一学生冒失,冲进路边池塘或撞上路边的行人车辆,那岂不是人车俱伤,老师吃不了兜着走。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心,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谨慎而卖力地骑车,让学生们乖乖地坐在后座上看风景。
但几届下来,我发现学生们似乎习惯了静看风景的那份舒适与惬意——出双眼睛看,碰到好风景就叫声好;出对耳朵听,迷迷糊糊地记着路标。等到老师把他带到高中学习的终点时,让他顺着刚才的路独自折回时,他却打着哈欠茫茫然不知所归!
于是乎高考阅卷时,我们看见许多学生把常见的字词写错;许多学生答错了平时训练了无数遍的试题;许多学生答题时并没有按照我们要求的条分缕析,整洁明晰……高考成绩出来时,很多平时考分高的同学反而出乎意料地考低分。
叹息,疑惑,但更多的反思!我找来高考试卷,比照着高考考点,回顾三年的授课内容。反思的结果是教学过程到边到角,作为教师,工作上我问心无愧。那么问题来了,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为何不出成绩?我们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有意无意地和几个高考完的学生聊起他们在高考考场上的答题情况,十之八九说道,很多题目似曾相似,但在考场上紧张得想不起老师曾经在课堂上传授的答题指南,只好根据自己的感觉,临场发挥。似曾相似?想不起?感觉?猛然间,我又想起了刘主任的“骑自行车”理论,才领悟到这个理论的深刻精妙!
考题千变万化,一如无边无际的风景。一直坐在后座上的学生只记得自己看过山,看过水,却忽略了此山与此山、此水与彼水的差异,因而也就在山环水绕的相似路径中迷失了自己。尽管骑车的老师告诉了他路标,但由于缺乏独立识路经验,“似曾相似”的山水早已迷惑了他恍惚的眼和晕乎的脑,哪里还想得起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因而只能凭感觉在复杂的环境中左顾右盼,兜兜转转,惶恐不安地结束这一场独行之旅!
话又说回来,考场的感觉从哪里来?当然来自平时的实战经验。感是感知,觉是觉察,感觉就是通过感知世界从而形成的觉察经验。要想学生在茫茫的知识天地里具有觉察正确路径的经验,就必须给他们感知知识的机会。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独自在前面骑车。也许他们会摔跤,也许他们会绕道,但都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熟记了行走的路径,更形成了辨识方向、选准道路的经验。而这来之不易的经验,正是考场感觉的源泉!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真的应该把车龙头交给学生,悠闲地坐在后座上运筹帷幄!因为,有一种教育叫作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