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前研一先生写过一本《低智商社会》。这本书从日本本身出发,讲述了一个满是笨蛋现象的日本社会。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
日本人的集体智商下降了。作为自我的个人很厉害,在组成很小的集体的时候也很厉害。但是只要组成大集体,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差劲的,对个人和小集体的能力也开始持怀疑态度。
或许是我过于悲观:我在想是否可以说现代人的集体智商下降了呢?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单纯地评判一件事一番话一个人的好与不好,并不愿意深入思考。但是你会发现,一个人很重要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大,越难,你发挥的价值就越大。停留在事物表面的评价,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倒退。
因为,问题依然存在,依然严峻,并不会因为一句好评一句差评就会有什么改变。比如我发的文章,有读者留言说这么好的文章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有几千个人在看,也有读者说你发的这是什么傻逼文章。
两种情况,我回复的同一句话:谢谢。无论是夸赞还是批评,恐怕只有抱着谢谢这句话带有的态度才能与自己和解。
02
对于这个疑问,我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勒庞对集体主义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洗礼。在这场洗礼之后,仿佛所剩下的只是集体的丑陋。
集体主义有什么好处呢?
在作者勒庞看来,个人一旦融入集体,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就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以及低智商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因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开始发生变化。从热血青年关心这个国家该何去何从到怎样才能赚钱,怎样才能成为强者。
衡量成功的标准虽说是在变,但是最直观的还是物质生活的完善。唯一永恒不变的恐怕就是衡量者的眼光。
在一部关于出版的日剧中,里面有一个漫画新手出版了人生中第一部漫画集,为了提高销量打响名气,设计师特意把那本漫画的封面设计成白色的。显而易见,大部分的漫画册都是浓重的黑色。
在那一堆书里,那本白色的漫画特别显眼。结果显而易见,那本漫画卖得很好。你看,一些小伎俩的使用,就可以很快捧红一本书。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作家当然都希望成为畅销作家,读者也都在选择畅销的东西。
因为自身没有明确地判断标准,所以就寄希望于大众的选择。这是没有多少理性的。
于是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都可以看到那些摆放在显眼位置,等待着我们去翻阅的畅销书。
过去是一个几乎没有多少娱乐的文化的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多少读闲书的机会,因为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精力。
阅读对于他们有一种神圣的因素,即使说不上神圣至少也是一种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的仪式。
那时的人们大多只能在拂晓和开始工作前的那段时间进行阅读,所以阅读的目的严肃专注而明确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阅读成为了和这个外部世界对话的有力武器。很多到达不了的地方,通过阅读就可以完成。很多不敢冒险的事情,通过阅读就能进行。
把书结结实实地握在手里,书本就是一行一行,一页一页的,有粗糙的棱角,有细腻的手感。因此在他们眼里,书本里的世界是理性的,是靠事实支撑的。
03
那么,现代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真的下降了吗?
并不是所有的作者是值得完全信任的。前人推翻后人,每一部书的出现都表示这本书已经成为了过去。在这个时候,那个作者的文章就可能被看做是撒谎,是欺骗,是滥用逻辑。
我们必须有备而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们不能撞上那个枪口:畅销书刻画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应该反问:难道畅销书不更应该表明全民阅读的高涨吗?想要说出这句话为自己辩解,那么我们必须说得有底气才行。
我们比任何时代都聪明,比任何时代都轻飘。
正是因为这样,有见解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有见解并不说明他们会思考。在很多人眼里,情绪就是观点。抛开事情本身,我出现了什么情绪,那么这件事就应该是我的情绪所反应的那样。
就拿最近热点最高的白百合事件来说。
直到事件发展至今,都并不是人人都经过思考了的国民舆论。先是有人说的养着小狼狗;有人说这种游戏有钱人才玩得起,没钱什么都玩不成这种神逻辑;还有人说她出轨不就是因为丈夫长得丑么。
一时舆论满天飞,那场景像极了王宝强与马蓉事件。一天过后,又爆出:陈羽凡左拥右抱。这下大众又说啦,看来都不是什么好果子,两人彼此彼此,都不干净。然后,互爆早已经离婚,洗白自己袒护对方。
自媒体圈忙翻天,永远跟不上事情发展得速度,各个立场的观点都有。而这些观点实际上无非就是作者自我情绪的一种发泄,自我意淫。
我也赶了这个热点,因为自身知识储备的原因,我从名著出发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我承认,我所写的文章都只不过是自我情绪。然而我还是收到了两类留言。其一说,看到名著,我站作者这边。其二说,垃圾作者,竟然把名著与娱乐圈的八卦新闻相提并论。
复杂吗?复杂。真相到底是什么?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一旦冷却,日子又重新变成了日子。在重重迷雾里,最后还是得面对自己的一朝又一夕。
实际上,我并不反对自媒体的声音。正是因为这些不一样的声音,我看到了思考的重新发迹。
相比于已经完全停止了思考,内心没有任何危机感而言,在这个全民皆兵的时代,起码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应对难以预测的危机,持有着危机意识。
在现存的危机事件下,又有多少人在经历着灯下黑。人性的深不可测,使得那道心理防线根本招架不住,普通人的生活根本不敢拿到放大镜和闪光灯下看。
04
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
心理学家露丝教授说:我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逗乐,但是,如果我所做的确实能让人开心,我不妨继续下去。有人说我取悦于人,我说这很好。如果一个教授上课时表现幽默,人们就会带着记忆下课。
这句话既幽默又心酸。什么时候教师的能力考核还要加上会娱乐学生这一选项呢?全社会都在讲求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可是有没有人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有趣。
会讲笑话,会讲段子,最多只能说你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可是上帝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专门偏待那些能够让人发笑的人。尽管不能否认有趣的人的确有着更光明的前程。
在我看来,一个有趣的老师可以为死的知识赋予灵性,顺便撩拨起每一个围观者的欲望。这才是一个好的老师,而坏的老师只会让活的知识死去。知识应该被当做一个有生命的活物,而不是为了有趣而强行有趣。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我们不能由于享乐而失去了自由,不能因为娱乐而失去了思考。
难道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心甘情愿被别人说成是集体智商下降?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这么说,也没有人愿意主动承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