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荒芜
越过钢琴师手下敲出来的零星单音,荒芜在那生长。我们无法去到那片荒芜,即使费劲精力,即使费尽生命。
01 Olafur Arnalds
之前听了坂本龙一的线上直播,本想“简单”聊聊,后来发现越想越多。我感觉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从我十分喜爱的作曲家Olafur Arnalds出发,讲讲我喜欢的音乐。
了解OA的时候,是高一。那个时候刚经历过入学新环境,认识新同学,心里剩下的是大量的后悔和懊恼:因为分数和不理想,高一的学习强度也很大,一度是崩溃的。
我宿舍的床位正好靠着门边,有个窗户,睡不着的时候,我会凝望着并不深邃的夜空。看不见星星,甚至因为轻微的光污染,这片夜是灰蒙蒙的。
但是我又很喜欢凝望这样的夜空。偶尔会有飞机经过,飞得有点低,不是降落就是起飞。我时常会去想,飞机载着的思念,与我们年少的这份忧愁和茫然比起来,谁更加厚重。
是个毫无意义的思考。但是那个年纪的我们,似乎很热衷于这样“孤立自我”的状态。如今来看,确实有点可笑,但是我并不想回避,因为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经历过的情况。
也就是那个时期,我听了OA的曲子。小提琴高昂地划破寂静,高调地呐喊,是他的曲子很典型的启奏。它也是孤独的。
像是被抓住的鸟儿,凝望天空的最后一眼,是挣扎、不甘,还有一点熟悉的孤独。
至少在那个时候我会觉得安心,至少,是有东西是理解你的。哪怕只是一首曲子。
有时候,听到激昂的古典音乐,心中也会有流泪的冲动。
音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并非每个曲子都能让人感动,但是在与音乐发生关系的那刻开始,你似乎瞬间穿越了漫长的时空,回到了最早人们通过声音去传达情感的时候,去感受哪些是爱,哪些是狠,哪些是绵长的低语,哪些是震耳欲聋的呐喊。
声音远比文字的震撼来得澄澈直接。你聆听海浪,那是海的恐吓,也会听到海的柔情;你捕捉河流的水声,沉寂又包含禅意,越是深处,越是安心。
声音是纯粹的,我想,所有通过声音表达的情感也是最直接的,像是歌谣里的家乡,像是喃喃细语里的绵长。
像是荒芜中的花,正在盛开。
02 坂本龙一
教授大家很熟悉了。他祝过很多的圣诞快乐,但是我真正被教授的音乐吸引时,是在他的记录片里的片段。
他去极地采集声音,他对着镜头低语,脸上的欣喜如同孩童般的单纯。然后拿着录音设备到小河边上蹲下,轻轻地听着流水的叮咚。
他沉醉在自然的流水声中,哪怕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中老年人。他就像是这声音的实体化身,他是自然的精灵。
他去到灾难后的福岛,在荒废的学校里,他找到了一架坏掉的钢琴,轻轻试了试,他笑着说“还挺好”。
他站在福岛的海边,身上是白色的防护服,身后写着“坂本”。
他凝望着那海。海浪声并无什么特别,只是显得悲痛不已。为灾难,为荒芜,为毁灭。是否这是他对自身健康的共情呢?
癌症,让他逐渐虚弱。他的身体估计已经支撑不了他举办音乐会了,但是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在弹奏,在创作。
灯未灭去,便继续燃烧。直到最后一幕,最后的幕布落下,在此之前,便依然奋力地演奏吧。
03 岛
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
OA的音乐很难不让人想到冰岛的自然:冷,寂静,无人之地。因为没去过,所以我很向往。
面对自然、宇宙产生的无力感,常常让我们恐惧又惊慌失措。倘若我面对灾难,最后一刻我应该是平静的,以人的视角去接受灾难的到来。
我们无法逆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那,还是可以去坚持作为微弱的光。毕竟还有很多的人同样需要光的温暖。
孤独的花儿开了,荒芜也可以拥有花园。像是第一缕晨光的温柔,掉落在身上,我心已有那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