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问你Vue的计算属性时,怎么回答才能证明你会?

前言

Vue 中的 computed 是一个日常开发中常用到的属性,也是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一个知识点,你几乎能在任何一个和 Vue 相关的面试题集锦里找到这样一个题目:methods 和 computed 有什么不同?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methods 不会被缓存,computed 会对计算结果进行缓存"。确实,这个缓存是一个主要的的特点,但是,这个缓存指的是什么?缓存是怎么实现的?哪种情况下不会被缓存?这个缓存什么时候会被重新求值?缓存有什么好处?除了缓存我们还可以问:怎样在计算属性中使用 setter?计算属性是否能依赖其他计算属性,内部的原理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不过没关系,这篇文章就带你来深入理解这个计算属性,任面试官怎么问都不怕。

本文使用的 Vue 源码版本是 2.6.11

DEMO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文将会针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

<div id="app">
  <div @click="add">doubleCount:{{doubleCount}}</div>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name: 'root',
    data() {
      return {
        count: 1
      }
    },
    computed: {
      doubleCount() {
        return this.count * 2
      }
    },
    methods: {
      add() {
        this.count += 1
      }
    }
  })
</script>

这里使用了一个doubleCount计算属性,它的值是count的两倍,每次点击会使count的值加一,doubleCount也随之改变。

原理分析

首先你要对 Vue 的响应式系统原理有所了解,不了解的话可以先去网上搜一下这方面的文章。

本文贴的 Vue 源码并不是原版的源码,为了便于分析讲解,对原版的源码做了简化,去除了不重要的逻辑和边界情况的处理。

直接看源码

初始化过程

组件初始化时会执行initState函数:

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vm: Component) {
  vm._watchers = []
  const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
  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

这里进行了 props,data 等属性的初始化,在初始化完 data 后执行initComputed进行计算属性的初始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计算属性中直接访问 props,data,methods,就是因为它的初始化发生在这三者之后,下面来看下initComputed的逻辑:

// vm是组件实例,computed是我们在options中定义的对象。
function initComputed(vm: Component, computed: Object) {
  // 先创建一个watchers,是一个空对象
  const watchers = (vm._computedWatchers = Object.create(null))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 获取这个计算属性的定义,对于刚才的例子,这个userDef就是doubleCount这个函数
    const userDef = computed[key]
    // 由于doubleCount是个函数,所以这里的getter还是doubleCount这个函数
    const getter = typeof userDef === 'function' ? userDef : userDef.get
    // 创建一个Watcher,存入watchers中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
      vm,
      getter || noop,
      noop,
      computedWatcherOptions
    )
    // 待会讲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

这个函数就是遍历定义的 computed,对每个计算属性都创建一个 Watcher,然后保存在 watchers 中,注意这个 watchers 是在 vm 的_computedWatchers属性上的,创建 watcher 的时候传入了一个computedWatcherOptions,是一个只有 lazy 属性的对象:

const computedWatcherOptions = { lazy: true }

下面来简单看下 Watcher: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vm: Component,
    expOrFn: string | Function,
    cb: Function,
    options?: ?Object,
    isRenderWatcher?: boolean
  ) {
    this.vm = vm
    // options就是刚才的computedWatcherOptions,所以lazy为true
    this.lazy = !!options.lazy
    // 用来控制缓存,稍后讲
    this.dirty = this.lazy // true
    this.deps = [] // 收集的Dep
    // 求值方法,对于我们的例子而言,就是doubleCount函数
    this.getter = expOrFn
    // 初始化value,由于lazy为true,所以什么也不会执行,这里的value为undefined
    this.value = this.lazy ? undefined : this.get()
  }
}

这里关键的地方是lazy属性和dirty属性,lazy的作用为惰性求值,在初始化 value 时由于lazy为 true,所以并不会求值。dirty的作用我们稍后再说,接下来接着看 computed 的初始化。

在创建了 watcher 之后,还执行了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export function defineComputed(
  target: any, // vm
  key: string, // computed的key:'doubleCount'
  userDef: Object | Function // 计算属性的值,doubleCount函数
) {
  // 使用defineProperty设置getter和se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 拿到initComputed中创建的Watcher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 !!dirty为true时才会执行evaluate
        if (watcher.dirty) {
          // evaluate会对watcher进行求值,并将dirty置为false
          watcher.evaluate()
        }
        // 待会讲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 返回watcher的值
        return watcher.value
      }
    }
  })
}

defineComputed主要是通过defineProperty设置了代理,通过实例访问计算属性时就会执行这个 get 函数。

缓存的实现

设想初次渲染的场景,count值为 1,在模板中访问doubleCount属性,就会执行defineComputed中定义的 get 函数,这个 get 函数首先会拿到刚才在initComputed中定义的watcher,然后判断watcher.dirty,刚才创建的 watcher 的 dirty 为 true,所以会执行watcher.evaluate(),我们来看下这个evaluate方法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evaluate() {
    this.value = this.get() // get会对watcher求值,稍后细讲
    this.dirty = false // 重新将dirty置为false
  }
}

这里会执行 get 函数,get 函数会执行 watcher 的 getter,对于我们的例子而言就是执行doubleCount函数:return this.count * 2,由于初始的 count 为 1,所以这里会返回 2,然后将结果赋值给 value,再把 dirty 置为 false,这个时候 watcher 就有值了,再回到defineComputed的 get 中,最后执行return watcher.value返回了 watcher 的值,这样模板中就渲染出了doubleCount:2,下次我们再访问doubleCount的时候,比如在mountedconsole.log(this.doubleCount),就又会走到defineComputed的 get,这个时候由于watcher.dirtyfalse,所以就不会执行watcher.evaluate()了,也就不会执行doubleCount函数了,它将会直接返回watcher.value,也就是 2,这样就实现了缓存。

如果将count从 1 变成 2,那么我们下次访问doubleCount时,应该拿到 4 才对,那这个缓存是什么时候更新的,是怎么更新的呢?别急,我们接着来分析。

缓存更新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下 Vue 响应式系统的流程,Vue 的响应式系统主要是通过 Watcher、Dep 以及Object.defineProperty实现的,初始化 data 时,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设置属性的 getter 和 setter,使属性变为响应式,然后在执行某些操作(渲染操作,计算属性,自定义 watcher 等)时,创建一个 watcher,这个 watcher 在执行求值操作之前会将一个全局变量Dep.target指向自身,然后在求值操作过程中如果访问了响应式属性,就会把当前的Dep.target也就是 watcher 添加到属性的 dep 中,然后在下次更新响应式属性时,就会从 dep 中找出收集的 watcher,然后执行watcher.update,执行更新操作。

概括的比较简略,如果你不明白的话,建议去网上搜一下这方面的文章

了解了响应式系统后,我们再来分析上文的初次渲染场景,在首次渲染时,访问doubleCount时执行了watcher.evaluate()函数,里面有一个求值操作this.value = this.get(),我们来看下this.get这个函数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get() {
    // targetStack保存了当前的watcher栈
    // 因为可能在watcher求值过程中又创建了其他watcher
    targetStack.push(this)
    // 将Dep.target指向自身
    Dep.target = 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 执行getter函数,对于我们的例子而言,getter就是doubleCount函数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当前watcher出栈
    targetStack.pop()
    // 恢复到上一个watcher
    Dep.target = targetStack[targetStack.length - 1]

    return value
  }
}

这里主要做的就是设置Dep.target,然后执行 getter,因为doubleCount函数中访问了count属性,所以会执行到count的 getter 中: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k,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const value = val
      // 刚才定义的Dep.target,也就是计算属性的watcher
      if (Dep.target) {
        // 执行depend收集依赖
        dep.depend()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newVal) {
      // ...稍后讲
    }
  })
}

这个 get 主要就是执行dep.depend()收集依赖:

class Dep {
  depend()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

这里执行了 watcher 的 addDep,将自身作为参数传入:

class Watcher {
  addDep(dep) {
    dep.addSub(this)
    this.deps.push(dep)
  }
}

将 dep 添加到 watcher 自身的 deps 中,这里执行了dep.addSub(this),参数是自身,又回到了 dep:

class Dep {
  addSub(sub) {
    this.subs.push(sub)
  }
}

这个函数就是把 watcher 添加到自身的 subs 中,看似很绕,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分别去 dep 和 watcher 中将对方添加到自身的某个属性中,这样执行完之后,dep.subs中会是[计算属性watcher],而watcher.deps会是[count的dep],两者中都有对方的引用,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 调用某一个 dep 的 depend 方法时,会把 Dep.target 添加到自身的 subs 中(稍后会用到) ,这是在初始化取值时做的操作,当设置了count为 2 时,就会走到 count 的 setter 逻辑中: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k, key, val) {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newVal) {
      val = newVal
      const subs = dep.subs.slice()
      // 遍历subs,执行update函数
      for (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
}

这里将之前存的 watcher 取出,遍历并执行watcher.update

class Watcher {
  update() {
    if (this.lazy) {
      this.dirty = true
    } else if (this.sync) {
      this.run()
    } else {
      queueWatcher(this)
    }
  }
}

这里是关键的逻辑,由于计算属性的 lazy 为 true,所以这里会执行this.dirty = true的逻辑,到这里就完了。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很疑惑:这个逻辑如果到这里就完了,那么计算属性在哪里重新求值呢?视图在哪里重新渲染呢?如果照着这个逻辑的话,计算属性根本不会更新,视图也会不会重新渲染,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视图如何更新

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渲染 watcher,在渲染时是先执行渲染 watcher 的,然后渲染 watcher 中执行渲染函数,这时候在渲染函数会访问到doubleCount,然后执行defineComputed中定义的 getter,getter 中又执行了我们刚才说的watcher.evaluate()watcher.get()等逻辑,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下这个watcher.get()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get() {
    // doubleCount的访问是发生在渲染watcher中的
    // 所以在执行下面这行代码之前,targetStack里面是:[渲染watcher]
    targetStack.push(this) // 执行这段代码后,targetStack里面是:[渲染watcher,计算watcher]
    Dep.target = 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 还是之前的逻辑,收集依赖
    // count的dep.subs中会是[计算属性watcher],计算watcher的deps会是[count的dep]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当前watcher出栈
    targetStack.pop() // 执行完这段代码后,targetStack里面是:[渲染watcher]
    // 恢复到上一个watcher
    Dep.target = targetStack[targetStack.length - 1] // Dep.target是:渲染watcher

    return value
  }
}

执行完这个 get 后返回到defineComputed的 getter 中:

get: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if (watcher.dirty) {
      // 对watcher求值
      watcher.evaluate()
    }
    // watcher执行完求值后,Dep.target是渲染watcher,所以这里是有值的
    if (Dep.target) {
      // 执行watcher的收集依赖操作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

由于Dep.target有值,所以会执行watcher.depend(),来看下这个 depend: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 {
    // ...
  }
  depend() {
    // 上文已经分析过,计算watcher的deps是:[count的dep]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 (i--) {
      this.deps[i].depend()
    }
  }
}

这里遍历 deps,并执行 dep 的 depend 方法,还记得这个方法和那个结论吗?调用某一个 dep 的 depend 方法时,会把 Dep.target 添加到自身的 subs 中,上文已经分析过 count 的 dep.subs 中是[计算属性watcher],此时的Dep.target是渲染 watcher,那执行完这个 depend 后,count 的 dep.subs 中就是[计算属性watcher, 渲染watcher]

到这里可能大家就明白了,更新响应式属性时,在 count 的 setter 中,遍历了 dep 的 subs 并执行 update 方法,这时候的 subs 里不只有计算属性的 watcher,还有渲染 watcher,我们再来看 update 方法:

class Watcher {
  update() {
    if (this.lazy) {
      this.dirty = true
    } else if (this.sync) {
      this.run()
    } else {
      queueWatcher(this)
    }
  }
}

会先执行计算属性的 update,将dirty置为 true,然后执行渲染 watcher 的 update,渲染 watcher 的lazysync都为 false,所以会执行queueWatcher(this),这个queueWatcher方法你可以不用关心它的作用,其实最终它会执行渲染 watcher 中的渲染函数,那在执行渲染函数时,又访问到了doubleCount

get: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 这个时候dirty已经是true了,表示它需要更新
    if (watcher.dirty) {
      // 对watcher求值,执行doubleCount函数
      // 执行完之后,watcher.value就会从2变为4
      watcher.evaluate()
    }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返回4
  }
}

由于我们已经在 update 阶段把 dirty 变为 true 了,所以此时会执行watcher.evaluate(),这样doubleCount就更新了,就会在页面上渲染出 4 了,如果我们再修改 count 的值,就会重新执行上文的逻辑。

如果不在模板中使用doubleCount,只通过 watch 监听计算属性,也是相似的逻辑,只不过是把渲染 watcher 换成 user watcher,你也可以自行打个断点分析下整个流程。

另外如果是多层嵌套计算属性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不过思路还是上文的思路,最终 count 的 dep.subs 就是类似于这样的:[AAA计算watcher,AA计算watcher,A计算watcher,渲染watcher]

总结

通过本文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

  1. 计算属性watcher的lazy为true,当修改响应式属性执行watcher.update时,并不会对watcher求值,而是将watcher.dirty置为true,当下次访问这个计算属性时,发现dirty为true,这时候才会对watcher求值。
  2. 如果计算属性的依赖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无论我们访问多少次都不会重新求值,会直接从watcher.value返回我们需要的值。

很多Vue性能优化的文章里都会提到:将一些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操作或者需要频繁执行的操作放在计算属性里。其利用的就是计算属性缓存的特点,减少无意义的计算。

除了本文讲的内容,计算属性还支持自定义setter,以及传入其他option,不过比较简单,你可以自行看源码分析,如果你彻底理解了本文内容,那么以后无论是面试还是日常开发,相信你定能游刃有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基本介绍 话不多说,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如下: Vue中我们不需要在template里面直接计算{{this.firs...
    指尖跳动阅读 3,010评论 0 1
  • 计算属性适合用在模版渲染当中,某个值是依赖了其他响应式对象甚至是计算属性计算而来的。 侦听属性适用在观测某个值的变...
    LoveBugs_King阅读 1,518评论 0 0
  • Vue生命周期函数 Vue实例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板、挂载Dom、渲染→更新...
    小王加油阅读 1,267评论 0 1
  • computed 计算属性的初始化是发生在 Vue 实例初始化阶段的 initState 函数中initCom...
    _1633_阅读 692评论 0 1
  • 前言 Vue.js 的核心包括一套“响应式系统”。 “响应式”,是指当数据改变后,Vue 会通知到使用该数据的代码...
    world_7735阅读 9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