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只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有时候特指睡觉。
最初我认为的休息只有睡觉一种。但后来我们这代人中出现了一个词叫“葛优躺”,现常常用来比喻自己“颓废”的一种状态。而我自己也发现,我自己在发呆、大脑放空的时候,自身也得到一种愉悦的心情。
万维钢老师提出过一种说法,叫“精确休息”。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都知道,想要进入专注工作的心流状态,是不容易的。我们每天到了办公室,收拾收拾桌子,擦擦电脑屏幕,和同事聊聊闲篇,一看时间,半个小时过去了,什么都还没做。所以,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就是我好不容易进入了心流状态,当然是持续专注工作越长时间越好,等把重要工作全部弄完了再去休息。
这种方式,我们也许的确可以持续专注工作三小时,但之后就会感觉非常疲惫、精力耗尽,不能够再次集中精力,导致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可能啥也干不了。如果你想在一天当中都保持精力充沛,要采用更科学的方式,给自己强制设定固定休息时间,比如每工作50分钟,就休息10分钟,起来走动走动,茶水间闲聊几句。
那么,这背后的原理是啥呢?我们大脑细胞工作的时候,会大量消耗能量,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细胞代谢的副产品,叫做“腺苷”。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腺苷大量堆积,人会觉得深度疲惫、情绪烦躁,不能再集中精神。而定时休息,等于是在腺苷浓度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就及时清理,让大脑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也就是说,最好的工作方式,不是“一次性冲锋”,而是“脉冲式攻击”“小步快跑、少量多次”。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定时休息,停在哪儿比较合适?比如写稿子,我之前的做法是,写在一个地方,正好卡壳了,没有思路,正好停下来歇会儿。但是我发现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休息10分钟回来,再次开写的时候,特别困难,迟迟进不了状态。因为本来就是卡在这儿了,休息回来,一时间更没有思路。
贾行家老师提出过一个好办法。他说,你不要在卡壳的地方停下来,而要在你有把握的地方停下来。比如这一段,你已经想清楚要写啥了,只差落笔,这时候就果断停下,去休息。等10分钟回来,接着你有把握的地方写,就可以毫无压力地冷启动。等这一段写完,你也就进入了专注状态,可以接着构思下一段。
掌握科学的休息方法,可以“让你的状态对得起你的付出,让你的表现不辜负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