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刚下班回家,朋友电话“有空吗?去山里找咱娃走!”
“走就走!”我爽快答应。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朋友开车从咸阳赶到西安接上我,直奔秦岭。
那是2006年的春天,一个周日的中午,阳光灿烂,温度适宜,几个朋友约我去秦岭游玩。秦岭是西安的后花园,春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夏季百草葱郁凉风阵阵,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层岩叠嶂落雪无痕,秦岭以其壮丽秀美吸引着人们,周末闲暇大家喜欢去秦岭爬山涉水、纳凉野饮。
秦岭有七十二峪,那年我们从沣峪口进入,山路弯弯,河水潺潺,我们走着玩着,好不惬意。崖陡壁峭,巍然突起,不由得大家驻足仰叹。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跨越秦岭顶,时辰已至下午两点,大家都很饿。那时农家乐很少,更何况深山里。只能随遇而安,边走边找,忽然一个小山村出现在眼前,我们非常高兴,立即把车停在村口。
只见三五位中老年妇女坐在门口晒太阳,我上前问道:“阿姨,我们饿了,你们可以做饭给我们吃吗?”
一位慈祥的老太太笑着说:“你想吃啥?”
“你们中午一般吃啥我们就吃啥!”我说。
老太太说:“我家吃的面片,豆腐葱花炒酸菜”
“可以!”我们一边应承着一边跟着老太太回她家。
这个村子不大,一条土路两排房子,只有老太太家盖的二层楼房,其他家都是土瓦房。她家里的男人外出跑运输,儿媳妇正在家里洗衣服,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正在做作业。
于是儿媳妇用柴烧火,老太太擀面,我们和小姑娘玩。小姑娘穿着红棉袄,脸蛋红扑扑的,漂亮又可爱。她把我们带到二楼她父母的房间,翻出结婚照给我们看。我们很想给孩子好玩的东西,朋友在车里翻来翻去,找到一个笋送给她并教她吹。
饭做好了,老太太在楼下喊我们吃饭。满屋子洋溢着油泼辣子的香味,直接刺激着我们的肠胃,一人一老碗,豆腐很香,面片很好吃。我们吃着和老太太、小姑娘聊着。
吃饱喝足后,临走时我们给小女孩一些钱让她买书,并对她说:“你给我们做孩子,好吗?我们带你去西安上学!”小女孩躲在奶奶身后害羞地笑着。我们走时给老太太留了电话,让她来西安时联系我们。老太太让我们秋季再来吃核桃和板栗子。
偶遇好人,我们很开心,更是心存感恩,总说有时间去看望这一家人,但一直未成行,今天终于大家都有时间了。
正值清明节放假,丰峪口车水马龙,河道里人山人海,越往里走车越少。秦岭深处,蓝天白云,桃花盛开,景色宜人。但我们来不及欣赏美景,只希望早点找到那个小二楼,见到那位老奶奶和小女孩。
当年没来得及问村名,也没问这家人姓什么,只能跟着感觉走,寻找那个小山村。走过鸡窝子,下了秦岭顶,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眼睛不敢眨地盯着右前边,寻找那条小路、那个小村口,但怕一晃而过。瞧,当年我们在这里玩过水,在那里爬过山,没错,快到了。
我喝了一口水,低头拧瓶盖时,熟悉的村口竟然真的一晃而过。我赶快叫朋友减速掉头,没错,就是这个村子,就是这个小二楼。
我们停好车,一位中年男子刚好从楼里出来我问找谁?我说找这家的老太太和小女孩。
中年男人说你是谁?我说十年前我们在这家吃过饭,今天专程前来看望老太太和一个小姑娘。
中年男人说我妈早去世了,我孙女在咸阳上大学,家里现在就我一个人。
我说我们想到你家里看看,寻找过去的感觉。他说当然可以。
中年男人带我们一间房一间房的看。厨房、卧室,楼上楼下,没错,就是这个家。只是家里没有了女人,显得很乱很脏。不禁感叹岁月无情,物是人非也。
我们想和中年男人了解这十年的情况,于是他搬了几把木凳子,我们围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拉家常。
中年男人说,他村子叫大坪村,他姓李,常年在外开车挣钱,他妈妈几年前走了,他儿子在长安一家医院当院长,儿媳妇教书,那个小女孩叫晓茹,从小爱学习,想当医生,前年考到咸阳中医学院了。他在城里待不习惯,刚回老宅想住几天。
择日不如撞日,真有缘分,否则我们吃个闭门羹将多么遗憾啊!我让老李给女孩打个电话,我和女孩通了话,我说明情况,女孩竟然记的我们。
于是我们给老李留下礼物,便急匆匆驾车往咸阳赶,希望立即见到当年的小女孩,请她吃饭,帮她学习。无奈电话怎么也打不通,估计是上自习关机。
朋友的家就在中医学院的对面,望着夜幕中的校园,他自我调侃道:“我到山里找你,你却在我身旁。”
我笑着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缘分。”
深山里的一次偶遇,饥饿时的一口饭,关键时的一个帮助,让我常常想起,倍感欣喜和温暖。感恩秦岭山里淳朴善良的老乡,祝福老太太在天堂里幸福安息,祝愿小女孩学业有成,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2017年4月4日王蚕晚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