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从我的财务|日常报销的拖拉说起

读完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被一句话当头棒喝:“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对照自己这大半年来的工作,所有项都能按照工作计划的时间节点去保质保量的完成,唯独财务的日常报销屡屡拖延,我所谓“忙不过来”只是借口,真正的问题是我从未把“有效性”当成一种刻意养成的习惯。

一、对照德鲁克:五个习惯我缺了哪几环?

1.  时间:我从未记录过处理单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也不承认“碎片时间”可以被系统利用。

2.  贡献:我把报销视为“行政杂务”,忘了它本身就是对财务准确性和项目成本的贡献。

3.  长处:其实Excel批量导入、图文识别都能很好的去运用,却嫌麻烦,宁愿手工记录——典型的“用短处工作”。

4.  要事优先:重要且紧急的永远是客户的Deadline,而“重要不紧急”的报销被我无限后置。

5.  决策:没有一次真正坐下来,设计一套“单据日清”规则,导致每一次都临时挣扎。

二、下一步行动计划:把有效性练成“弹音阶”

德鲁克说,习惯必须靠反复演练。就像钢琴家每日音阶,我要把报销拆解成每日可完成的“音阶”:

1.  固定时间:每天晚上睡前15分钟设为“单据处理专用时段”,手机倒计时,时间到立即停;

2.  一次一事:出差单据、购买物品发票、日常费用分三格文件袋,当天只处理一格,减少心理负荷;

3.  模板化:出差在外也要每晚回来坚持当天的《日常报销表单》里的数字填写。

三、从报销延伸到工作的有效性

如果我能把这套“日清+模板”的机制跑通,它就可以迁移到项目复盘、客户跟进、团队培训等任何“重要不紧急”的场景。有效性不再是高悬的口号,而是一个可以复制、可以量化的流程。

最后的总结

德鲁克说:“人人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拖延不是因为缺乏天赋,而是缺乏把有效性变成习惯的训练。下一次,当财务部的报销催促名单再发过来,我希望自己的名字第一次不在上面——那就是我弹出的第一个完整“音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