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5]12.31司马光精心编史 后人评千秋功过

12月31日

司马光精心编史

后人评千秋功过

读完《资治通鉴》的故事,掩卷回首,无数人物,许多场景,总要在眼前纷然活跃,让我们或是赞叹,或是鄙弃,或者激动,或者沉思,从历史事实中得到警悟和启迪,同时很自然地对此书的编辑者司马光油然而生钦佩之心。

他是怎样一个人呢?如何编成此书的?应当作些介绍。

司马光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父亲也是有学问的官员。

他七岁发蒙读《左传》,再给家人讲述书中的故事,有头有尾,意旨明确,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从此手不释卷,读得废寝忘食,从中得到智慧的启发。一次,他跟小朋友们在院子里游戏,有个孩子爬上一口大水缸,不小心滑跌进几尺高的水缸里,乱扑乱抓,生命危险;孩子们吓得乱叫乱跑,不知如何是好。司马光灵机一动,捡起一块石头,奋力掷向水缸,“咣当”一声,缸砸破了,水从洞里哗哗淌出,溺水的孩子便得救了。这事很快传开,无不称赞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洛阳一带还把这事绘成图画,用木板刻印,取名《小儿击瓮图》,成为民间流行的风俗画。

司马光一生诚朴,讲求实际,也是从小教养而成的。五六岁时,他得到一个青胡桃,不知如何脱皮;姊姊帮他剥弄,还是脱不掉,丢下走了。女仆端来开水,把胡桃扔进去,取出来时,皮就掉了。姊姊转来问他:“谁帮你脱掉皮的?”司马光蛮神气地说:“是我自己呗!”当时,父亲恰好在场,很严厉地斥责儿子:“小孩子怎么能说谎呢!”司马光非常懂事,从此之后没说半句假话,后来还把这件印象深刻的往事写信给朋友,作为互相勉励的例证。由于社会风气腐败,吹牛撒谎的现象日益增多,司马光绝不同流合污,宁可让人讥笑,始终坚持老实作人,因而自称为“迂叟”:一个呆板不变的老头儿。还专门写出《迂书》四十一篇。有人向当时的大学者邵雍请教:“司马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邵雍回答得很利索:“司马光吗?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考中进士,才十九岁,这是大多数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喜事。皇帝钦赐宴会,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们要按规矩在礼帽上插花,表示喜庆。司马光不以为然,朋友劝道:“天子赏赐戴花,不能违背命令啊!”他才勉强插上一支,毫无骄傲自得之情。

司马光在朝廷当了二十多年中下级官员,多次提出政治得失的意见,颇受重视。治平元年(1064),他出任皇帝的侍讲兼谏官,感到皇帝国事繁重,没时间阅读古代典籍,于是依照《左传》的体例,把战国时代的史事编辑为《通志》八卷,呈送宋英宗,得到肯定。皇帝要他继续编辑战国以后的历史,还设立专门的编辑局,开放皇家图书馆,赐给笔墨和绢帛以及日常食品,要他自己挑选人才。

司马光非常认真,立即组织人力,请来三位博学的官员刘攽、刘恕和范祖禹,还有自己的儿子司马康,根据各人的长处,分段负责,先收集资料按年代排列,再编成“长篇”,然后由司马光亲手删节提炼,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逐年排比,共二百九十四卷,另外还有“考异”和“目录”。这件工程是治平二年(1065)开始的。

宋英宗一向多病,两年后死了,太子赵顼(xu)接位,就是神宗。

他起用王安石掌政,雷厉风行地推广变法改革的主张。在盘根错节的封建官僚制度下,真正的改革谈何容易,往往带来意外的消极后果、给老百姓造成新的困扰,而与变法者的本意相违背。司马光看重效果,因而反对变法,久而久之,和老朋友王安石闹翻了,受到排挤,坚决要求辞职,到西京(洛阳)当一个留守闲官,从此绝口不谈变法革新的事,专心编辑史书。

司马光在洛阳修建了独乐园,只是一片树林,一排瓦房,还有几间窑洞,非常简陋。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王拱辰在洛阳的府宅,十分豪华,中堂是三层高楼,顶上取名“朝元阁”。士民百姓将这两位留守作比较,一个清廉,一个奢侈,极其鲜明。民间传出两句话:“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富弱曾向邵雍打听洛阳的新闻,邵雍说:“别的不足挂齿,最近出了两个怪人,一个在高高的窝巢里住,一个在深深的土洞里睡,你说新鲜不新鲜?”住高巢的人指王拱辰,睡土洞的是司马光,作风完全不同。可苏轼却十分欣赏独乐园,写诗赞美: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香而野①。

表示对主人品格的欣赏之情。在这里,老实人司马光还有一些佳话。一天,他叫老仆把家里的马卖掉,认真交待:“这匹马每到夏天就生肺病,喘气不止,你要先告诉买主。”可这马却始终没能脱手,只好养到老死。

某年元宵节,夫人请司马光到街上看灯,他很奇怪,问道:“家里不是点着油灯吗?怎么要出去看呢?”夫人笑道:“还想看看人嘛。”自然是指游人。司马光瞪起眼珠,顶回一句:“我难道是鬼吗?”把夫人问得不知所措,只好作罢。

宋神宗允许司马光把编辑局设在洛阳。他在审订全书的过程中,再度翻阅《十七史》(宋朝以前的正史),参考各个朝代的私家野史、各种文集和谱录,共三百二十二种,千百万字的材料,淘洗选择,把有关国家治乱兴衰、百姓苦乐安危的大事,以及善可以效法、恶可为鉴戒的重要人事,用传统的儒家正道,也就是三纲五常和孝梯忠信礼义廉耻等人伦道德作标准,详细鉴别,最后定稿。从开始到完成,经历十九个春秋,的确是件浩繁的工程!

元丰七年(1084)冬天,司马光把抄正的稿本送到朝廷,神宗皇帝浏览后很高兴,下诏嘉奖,说:“你博学多闻,贯穿今古,上自晚周,下迄五代,发挥缀缉,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依据。”说他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重要史事,载得清清楚楚,读起来津津有味,应该赏赐银钱、绢帛和礼服马鞍,同时任命为资政殿学士;还赐给书名《资治通鉴》,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参考。

司马光没把皇帝的各种奖励放在心上,他所担忧的还是世道人心。回想前些年在洛阳编书,常年累月孜孜不倦,还有人攻击:“司马光把一本书拖得那么久,十几年了,还不完工?大概是贪图皇帝提供的饭食钱吧!”再宽广的心胸,也难得忍耐,只想赶快结束。后人觉得《通鉴》中有关五代的历史比较繁杂,就是他急于求成所造成的缺失。想起这些,是遗憾的。

然而,《资治通鉴》毕竟是一部至今还没法替代的编年史的历史巨著,问世千余年来,给了后人多少教益和方便!远的不论,只看革命伟人毛泽东主席,据说他一生将此书看过十七遍,该从中获得过多少营养和启发啊!

司马光的劳绩是永远令人敬佩的。

①此诗载于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