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久,我是阿敬随笔。
资治通鉴又叫历代君臣事迹。
汉武帝在位54年,资治通鉴只有9卷给到他。
资治通鉴讲唐朝最多,偏偏没有李白,但杜甫却出现过一次,运气好啊。
资治通鉴只讲政治,所以,你做的事不关家国大事,你不会出现在里面。
他的作者,司马光,据说,他7岁时听了老师讲了左氏春秋,他非常感兴趣。
从此,手不释卷,不知冷暖。我要有这等毅力,不也早是XX大学教授了吗
司马光说,他对历史稍微有点研究。从小到大都在研究。
资治通鉴296卷 ,横跨1400年。司马兄稍有研究,那我就是狗屁不通,也确实是 。哈哈。
司马光一个人是干不完的,他有一个团队。找资料,写草稿,最后司马光敲定。但都得给这帮人发工资。光笔墨纸砚就是一大笔开支,
宋朝第四代君王送仁宗时,司马光考中进士从这开始当官了。他和皇帝关系特别好,只要没事,见着皇帝他就会批评皇帝。胆肥呀,司马。
仁宗兄一直没生有儿子,大臣们又一直催,后来他老了一点,有生了半年的病,仁宗兄这才开始思想有变,决定立个侄儿为太子,
司马兄这时候刚好回到中央来任职了,就给仁宗兄写了1万字的奏疏。给仁宗兄说了利弊。他推荐英宗当太子。
仁宗兄过世后,英宗太子继位当了皇帝,英宗在办公室看到司马兄推荐自己当了太子,很是感激,把他叫到办公室,说,爱卿,你有什么要求,组织会给你办的。
司马兄高风亮节,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把资治通鉴编完。英宗皇帝当然就答应了,我马上下旨给你办这个事,你自己找写手,自己组局,工资国家发,笔墨纸砚国家来提供,爱卿你只管去干就是了,朕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司马兄老泪纵横,还是这新兵蛋子小皇帝好阿,老生终于有机会完成心意了。
可怜的英宗皇帝只当了3年就死了,压力山大,他接过的是伯伯的江山,伯母还在旁边看着呢。
宋神宗继位了,司马兄公开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实是反对皇帝,但不能说反皇帝呀,只好把矛头对准老王。
后来,什么兄离开开封,到洛阳这边去了,在哪住了15年,资质通鉴就是在这15年编写出来的。
司马兄有深厚的史学功底,但如果他的政见被皇帝采纳了,他哪有时间编写?
资治通鉴直接为治国理政服务的,有政治导向的功能的。只懂历史不懂政治不行。
有史学功底,又是成熟的政治家,大官。才编的好,姑且用好吧。
苏东坡和王安石,司马光一样都是大学士,大政治家,但他就不能编资治通鉴,为什么?
因为他一直在基层呆着,老王和司马兄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央。资治通鉴是为治国理政服务的。所以,苏东坡不合适,
东坡兄这人,就是很乐观,被贬到广东惠州,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完了,皇帝一看,哟,挺滋润哪,小日子,行啊,你丫到海南呆着去吧。
东坡兄这辈子表面看是倒霉,实际上就是不肯低头,所以,没办法咯,你只能到基层继续呆着,领导不敢用呀,
谢谢大家看我扯淡,写的戏剧化了点,错了就将就看吧。或是自己翻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