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进行成长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调研时,收到了一封愤怒的来信。这封来信来自一位参加调研的老师。在这个调查问卷中,卡罗尔.德韦克虚构了一名叫珍妮弗的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只得了65分,他问参与调研的老师怎么看待这名学生。参与调研的很多老师认为他们通过这次考试了解了珍妮弗的能力,他们给了很多建议。但是赖尔登先生却十分生气。赖尔登认为人的表现,不能只根据一次评估来决定,“您不能只给我们一个点,就让我们决定一条斜线的倾斜度,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条线是从何画起的。”
一次考试,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如何、走向如何,是否缺乏努力,是否具有在某方面的才能。
事实上,很多被称为天才的人,都曾经被权威人士判定为没有未来。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在小时候被看作是很普通的孩子。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本.霍根,童年时候完全肢体不协调。被冠以“神一样的存在”的美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也在高中的篮球队中也被排斥在一队之外。为什么乔丹会成为“篮球之神”这和他具有成长型思维是分不开的。
我们学习成长型思维,引导学生训练成长型思维,首先,教师要有成长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相对立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用一个点来判断一条斜线倾斜度的老师就是固定型思维。
学校转来一名学生。往往要先进行成绩测试,根据成绩来决定分给哪个班级(当然,成绩优异的一定要分给看起来最好的班级了)。还没真正了解这名学生首先给学生贴上了“好学生”“差学生”的标签,这样的做法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曾经教过一个看似很愚笨的孩子,每天课上教授的内容,基本都掌握不住。不光是我教的学科,所有的学科成绩都3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这样的孩子,每天来到学校、坐在课堂,就是活受罪。语文课上,我每天上课之前,都先给他明确任务,告诉他,这节课只需要他掌握的知识点。上课的时候提醒他注意这个知识点。看他似乎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及时鼓励他,特别是鼓励他这个知识点他听得非常认真。每次这样肯定他,他都会很高兴,很骄傲。慢慢的,我语文学科成绩竟然能够及格了。现在我不教这个孩子了,但是,他还会经常来我办公室看我。
我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中,也经常会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烦恼中。我总是关注当下的完美,比如,我们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下降了,我会很焦虑。年终的考核评比,我的综合打分不是最高,我很纠结。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他们选择成功而不是选择成长。20世纪60年代,有这样一句老话:“未来的你比现在的你更优秀”,这就是选择了成长,坚定了这样的理念的人,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