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在日本不止是作为食物,还是是日本的文化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一现象是从弥生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左右~公元3世纪左右)
稻作农业的传入,使得绳文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的稻子,被认为和长江中下游的稻作物是亲戚关系,在2500年前,经北上从朝鲜半岛将稻子和种植技术等带入日本。
在最开始的时候,农耕使用的是木制的农具,不过并没有过多久,铁制的农具也从大陆传到了日本。与此同时,青铜器也和铁一起传入了日本。和铁不同,青铜器是作为祭祀的道具被使用的。
上一章说了那个时期的住房,现在再来说一下当时的仓库,要比“竖穴住居”出现得晚一些,毕竟生产力上来了才会用得着仓库嘛。叫做“高床仓库”,为了保持干燥,在地上打入木桩,再将长方体的仓库放在上面,再用稻草铺成尖顶。
为了方便种植,部落呢,就从山上和海边逐渐转移到了平原上。再加上食物变得丰富,这样社会的结构也就发生了变化,部落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国家。
果然在哪里都一样,随着生产力的上升,食物出现了富余,紧接着,贫富差距、社会地位也就出现了。耕种是集体劳动,为了有更好的配合,就需要有一个部落的族长来领导大家。当然了,再紧接着,战争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战争部分就不想多说什么了,无非就是为了争夺更好的土地、水源又或者是为了抢夺食物等等。
在中国早期的如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都出现了有着防卫作用的城墙,但是在日本的弥生时代部落聚集地并没有城墙,替代品是在部落外围挖一条沟,将部落围起来,敌人进攻时必须先跳进沟然后再爬上去,虽然比不上城墙的防御性,但也让守卫一方安全很多。
和中国四五千年以前的文化做对比我不知道合不合适,虽然弥生时代在社会结构上还是较原始的部落群居,但日本发展要晚很多,从时间来对比,弥生时代开始的时候,中国这边战国时代都已经快结束了。
回归正题啊,部落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国家。在中国汉朝的时候应该已经和大陆有了往来,在《汉书》中有着“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这样的记录,乐浪是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立的一个郡,可见当时日本就已经定时向乐浪朝贡了。《后汉书》记载中也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 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据说这枚金印已经出土,上面刻着“汉委(倭)奴国王”几个字。
看来在汉朝开始,日本和中国就有很多都交流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