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昨天如此相像,要想改变明天,必须改变今天。” ——《我也曾想过一了百了》中文版
要怎么形容这一天呢?
早晨七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她开始烧水煮泡面,同时蒸两个粽子加一根玉米,出锅后一齐端在餐桌上,旁边是前一天晚上买来的零食若干。她坐下来,把平板立好,点开一个时长两小时的电视剧解说视频。“时长差不多正好”她想,“视频看完之前,这一轮吃完以及吐完应该没问题。”
事实证明,时长确实刚刚好。将眼前的食物清扫一空后,她的胃已经撑到极致。她扶着肚子随手找了个塑料袋走进卫生间,在盥洗台上大吐特吐,等到胃吐空了,一旁的视频也到了尾声。将塑料袋里的呕吐物倒进马桶冲掉,她走出卫生间,感觉自己既疲惫又轻松。“今天的【暴食-清除】循环一次就够了,不能再来了。”她在心里对自己承诺。
可没过多久,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既然今天已经破戒暴食了,不如就吃个痛快!平日里你不是经常想吃巧克力、冰淇淋和炸鸡腿吗,不如趁今天出门一次买齐,把想吃的都吃了,下次再也不吃。”起先她试图忽视这个声音,因为她已经上过很多次当了,她知道如果这次吃了,接下来再吃的几率反而更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最后还是听从了这个声音。
她快速出门采购了一大袋零食,回来途中基于某种无法解释的心理买了两组彩票,一组特定号码,一组随机。
回到家中,她将彩票随手放在桌上,开始新一轮的【暴食-清除】循环。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等她再次从卫生间疲惫又带点轻松地走出来时已经将近下午五点。
外出上班的男友快要回来了,她得抓紧收拾残局——将桌上各种零食包装袋,地上掉落的碎屑统统扫进垃圾袋,扎好,外出扔掉。
回到家,入眼便是一半干净一半杂乱的餐桌。干净的那一半一尘不染,丝毫看不出五分钟前这里还被各式零食包装袋铺满,而另一半乱糟糟堆放着一些杂物。她的视线定在干净的桌面上,突然记起了几个小时前被她随手扔在桌上的彩票,一阵不安迅速涌上心头,她有些慌乱地在杂物中翻找,没有!她又把地面都找了一遍,还是没有!不安渐渐变为恼怒,她定了定神,紧接着又把餐桌附近的储物柜都翻找了一篇,依然没有找到!排除掉这些可能掉落的地方后,只剩下一种可能——她收拾垃圾的时候不小心把彩票也一起丢了!
思及此,她不自觉攥紧了拳头,只觉胸中满是自责与愤怒,甚至还夹杂着些微恐慌。没有任何缘由地,她觉得自己丢的那两注号码很可能就是中奖号码。于是恼怒更甚,她在心里痛骂自己,后悔当时要是把彩票妥善放好该有多好,后悔收拾垃圾的时候要是多注意点该有多好。随即她又有些愤愤,为什么这种事情要发生在她身上——万一那两注号码就是今天的头奖号码——只要一想到有这样的可能,一想到自己或许离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只差一步,她就恨不得打自己一顿。
“可是你知道的,这两组号码明明有更大可能不中啊。”她脑海里有声音小声为自己辩解。可她权当没听到,心里还是充满懊恼与自责。“既然这么在意,为什么不再去买两组呢?”又有一个声音在她脑海里出现。“再买也无法买到和之前一样的,特定号码还能记住,可随机号没什么印象了。”她在脑海中回复。“那就凭还留有的印象去买,最起码有一组你记住了,另一组把有印象的写下,其他继续随即呗,没准新买的这组反倒中奖呢?退一万步说,至少比你在这什么都不做,只一味唉声叹气提心吊胆地等开奖要有希望地多。”那个声音继续说道。
她眉头一松,顿时惊觉自己陷入了一种非常熟悉的思维误区——【反事实思维】与【损失厌恶】叠加而成的心理陷阱:
「高估小概率事件」效应
大脑对「可能中奖却错过」的想象(即使概率仅千万分之一),会产生类似「真实损失」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超过「从未买彩票」的平静。
「魔幻思维」作祟
因为无法承受生活的不确定性,潜意识将彩票神化为「命运转折点」,仿佛丢了彩票就等于「亲手毁掉人生转机」。
「自责」作为心理防御
通过痛骂自己,制造一种「如果我当时更小心就能避免」的虚假控制感,这比承认「世界本就充满不可控」更容易接受。
这种有毒的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买彩票这种小事上,还广泛存在于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思及此,她停止懊恼,出门再次买了几组彩票。买完后她发现自己心里宁静了许多,不再纠结于中奖的事,也有精神回到当下写点东西了。
同时经此一事,她意识到,要想改变自己当前浑浑噩噩的生活,是时候需要好好调节自己的认知,并且做出实际行动了。或许,真正的转机从来不在彩票里,她并非需要中奖才能开始改变,而需要把对运气的期许转化为具体行动,让购彩这一行为成为她主动创造改变的起点,而非被动等待的终点。
她告诉自己:当你停止用“如果当初”惩罚自己,就已经抽中了名为“当下”的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