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作为传统经典,相对于其他传统经典来说,就在于《易经》的卜筮应用。关于《易经》卜筮的合理性,在上文已经论述过了。本文简要介绍经典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和金钱起卦法的操作过程,讨论两种起卦方法得出各卦的概率,以及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易经》卜筮包括演卦和断卦两个阶段。所谓演卦就是推演出卦象,最经典的演卦方法是“大衍之数起卦”法,这是《系辞》中提到的演卦方法,相对而言,这种方法比较复杂繁琐,不利于初学者掌握。金钱起卦的方法比较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应用。
下面简要说一下大衍之数起卦法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取49张扑克牌(我是用易象牌),随机分成两组(记为甲组和乙组)放在桌子上,每组最少得有一张牌。
第二步,从甲组中取出一张放在旁边,然后四张四张地数,最后可能剩下一张、两张、三张或者四张,将它们和刚刚抽出的一起放在旁边。
第三步,乙组中的牌四张四张地数,最后可能剩下一张、两张、三张或者四张,将它们也放在一边。
第四步,进行完前三步之后剩下的牌(不是扔到旁边的那些)记为丙组,将丙组的牌进行上述一至三步的操作。剩下的牌记为丁组。
第五步,将丁组的牌进行上述一至三步的操作后,剩下的牌数有四种可能:36张、32张、28张、24张四中可能。如果是36张,就在纸上画一横杆(阳爻),并在旁边写上“9”,表示“老阳”,是动爻。如果是32张,就画一中间断开的横杠(阴爻),并在旁边写上“8”,表示“少阴”,是静爻。如果是28张,就在纸上画一阴爻,并在旁边写上“7”,表示“少阳”,是静爻。如果是24张,就在纸上画一阳爻,并在旁边写上“6”,表示“老阴”,是动爻。
经过以上步骤,即得出了六划卦的初爻。因为一个卦有六爻,重复以上步骤,依次得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将得出的阴爻或者阳爻依次从下到上叠画在一起,就得出卦象(本卦)将写在卦爻旁边的“6、7、8、9”加起来,就是卦的营数(最小36,最大54)。至此,演卦工作完成。
用excel软件计算可知:
得到“36”(老阳)的概率大约是0.2220(5957/26832),得到“32”(少阴)的概率大约是0.4519(424399/939120),得到“28”(少阳)的概率大约是0.2783(4051193/14556360),得到“24”(老阴)的概率是0.0478(77/1612)。所以得到静爻(少阴和少阳)的概率大约73%,得到动爻(老阳和老阴)的概率大约为27%。
这一概率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量变常有,而质变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所以质变出现的概率远小于量变出现的概率。这相对于金钱起卦法来说,要更合理精确一些,因为这个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金钱起卦法也叫“金钱卦”,以下是操作步骤。
第一步,取三枚铜钱(开元通宝、乾隆通宝等等,实在没有也可以用一元硬币替代),规定某一面(比如国徽面)为正面(阳面),另一面自然为阴面。
同时抛掷这三枚硬币,记下结果。
如果是一个阳面两个阴面,就是少阳,在纸上画一阳爻,旁边写上“7”。如果是三个阳面,就是老阳,在纸上画一阳爻,旁边写上“9”。同理得出少阴、老阴,画上阴爻,做好对应标记。
重复抛掷硬币6次,得出卦象(本卦)和卦的营数。
至此,演卦工作完成,就可以断卦了。(断卦方法后文介绍)。
金钱起卦法得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的概率相同,都是四分之一。因此,这不符合客观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但它比大衍之数起来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