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今年83岁了。去年他又完成了一部动画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部电影已经获得第81届金球奖,以及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从创作到完成,该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看名字,这完全不像一部电影呢。
片名来自宫崎骏孩童时代读到的一本书——最早在教科书上读到节选,不久后在书店再次看到并买下。他曾在自传中撰写长文详述这本书给他带来的影响。
直到年逾古稀时,宫崎骏还是不能忘记这本书,他以此为灵感开始创作一部电影,希望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孙子,完成后直接用书名作为电影名。
虽然只是借用了书名,电影故事完全由宫崎骏原创,但本书仍然是电影的源头。
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宫崎骏终其一生都念念不忘呢?
这要从本书的出版年代说起。
本书初版于1937年,是七七事变的那一年,也是法西斯主义在全世界横行的时期,日本民众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
可以想象当时日本的主流媒体都在高唱什么调子。
一些清醒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至少要保护少年人,使他们免受残酷时局的影响,于是陆续出了一套传播正能量的《日本少年国民文库》,包括世界的历史发展、日本对世界的贡献、日本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少年人生指南,从知识和伦理等方面对日本少年进行指导。
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可以看出,这套书有平视的角度和细腻的表达,绝少说教意味,倒是相当有抚慰作用。即使是现在的我读来,都觉得“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还很想推荐给上高中的儿子读,才想起来,这本书就是他自己买的,由于从小喜欢宫崎骏的缘故。
如果说时代背景是了解这本书影响力的关键,那么15岁的男主人公“小哥白尼”这个昵称,就是掌握全书视角的题眼。
问题不在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本身,而是在他之前,所有人都支持太阳绕着地球转的“地心说”,好像这么说也更符合直觉。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是相当“自我中心”的,凡事从“我”出发,一切与“我”相关的才是存在的,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玩具,从我家出发去公园要走多远。
心智成熟之后才知道还有客观视角,才懂得要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
所以哥白尼的伟大在于,当其他人都认为地球稳居宇宙中心的时候,他能够意识到自己居住的地球只是广阔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而这两种想法不仅出现在天文学领域,“当我们思考这个世界和人生时,它们也如影随形”。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可以推荐给中学生看,对于学生家长也是可读的。当“小哥白尼”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情绪危机——因为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而心怀内疚,他的母亲既没有追问,更没有批评,而是不经意地说了一件自己的往事,时间选择在孩子自我挣扎好几天之后,让孩子觉得无比安慰,又没有被说破的尴尬。
这种亲子关系,带着东方式侘寂的美感,经得起细细品味。
对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吉野源三郎,不要被书名误导,它不是德育书,书中的描写相当精彩,“小哥白尼”心理危机那段,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经历,被作者完美复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