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光
我的等二部长篇纪实小说《一世情缘》能由南京出版社顺利出版,纯属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03年"八一″建军节那天,素不相识的赵以琼与他的二弟赵以如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捐赠父亲的生前遗物,从那以后,我们就认识了。在以后的交往中,我才逐渐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军人,从军9年,参战320多次,负伤16次,平均每10天参战一次,每年负伤1一2次,这恐怕在所有军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可惜他在敌人面前没有倒下,而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倒下了。1974年3月22日,由于枪伤复发,倒在亲友的家中,他留下的只是亲友们的婉息声和不尽的回忆。
赵健生前沒有走完的路,他的子女继续着走,而且走得也是那么精彩。照理说,后人对故人的忘却是十分正常且天经地义的,但对于赵健这个人我却不能,因为他的一生给人们的冲击力太强烈了,作为作家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着我,决心要把他和在他周围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记得我在青少年时代读过许多国外的历史小说,有位俄罗斯文学大师说过:如果小说的基本内核是真实的,就属纪实文学。我的这本《一世情缘》,就是属于这一范畴。为了真实地记录赵健的生平事迹,我查阅了所有关于回忆赵健的文章,还特地去了一次赵健的家乡,经过了7天的深入釆访,才有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然而,从原始资料到文学作品,可是一个质的转变,相隔8年,几易其稿,才草成书稿。速度不快的原因,一是笔力不够,二是由于写作在业余中进行,捉襟见肘之窘态可见。
这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得到了赵健家属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周建宏和周文晓二位所作不无褒赞意味的序文,令我心生感动,并牵起了对过往岁月的怀想。
这本书发表后,其中感人的情节吸引了艺术家们的再创作。由苏州广电艺术中心与沙家浜风景区合作拍摄了微电影《一块银元》,安徽省霍邱县拍摄了微电影《沙家浜里的霍邱人》,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芦荡情深》,常熟理工学校创作编排并演出了话剧《芦荡情缘》,常熟沙家浜文工团创作了情景剧《银元情》,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也特地增加了展出《一块银元》的版面。所以,革命文化一旦转化为艺术作品,她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