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自播出以来,成功引爆大众的收视热望,不仅50、60后观众赞不绝口、鼎力支持,而且90后、00后的新生代观众也不约而同掀起追剧狂澜,并逐渐占据整个观看受众人群的中流砥柱。
这种结果是出乎董卿的意料之外的.
《朗读者》最初的受众群主要是针对50后、60后的观众,这本是一档有品位有门槛的综艺节目,所以它的诞生在最初的董卿和她的制作团队背书中只能吸引部分观众,他们在伊始并没有奢望早已丧失“文艺情怀”的消费主力军90后、00后的观众能够多么地支持和力赞。
只要有一小部分观众能够喜欢和关注,董卿的心血就没有白费,这个节目就是成功的。
90后、00后成为《朗读者》的主力观众后援团,这种现象是难能可贵的。它至少发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传统的优秀的东西未必不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而低俗的、没底线的东西未必能够取代大众的普世认知意识。
《朗读者》在开播之前,除了董卿和她的制作团队,虽然各大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都在着力宣传,很多观众也对这个非比寻常的重量级节目予以极高的期待,但其实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对它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是没有多少信心的。在当下这个标新立异的快消时代,在娱乐、搞笑、整蛊明星、小鲜肉的话题逆天的当下,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来心来去沉浸在这样一档既不娱乐、也不搞笑、还没有小鲜肉的、卖力抒发文艺情怀的传统综艺节目之中呢?然而让人感到一个振奋的结果是,《朗读者》播出仅两天,自媒体平台上与之相关联的文章和话题就超过了无数篇,讨论和点赞更是不计其数,就连首期节目中濮存晰打头阵朗读的《宗月大师》都在微博上成了热搜话题。众多网友争相购买这本选自《老舍散文》的老旧书籍,而如果没有《朗读者》的教化,这种只有中学生强制性必读的“枯燥”书籍只怕永远也不可能被年轻观众热捧。
《朗读者》大获成功了,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导向,大众的觉悟和意识形态也在慢慢提高和修复,正能量的东西在大众心目间悄然蓬勃生长,当它们长成参天大树之时,整个大体环境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人心,才能愈加美好。
一个优秀的好的文化节目从前期构思到策划再到讨论再到制作再到完善再到播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大型工程,董卿为这个节目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困难是简单的文字难以倾诉表达的。
董卿为了拉到赞助,与许多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攀谈。虽然董卿的知名度毋庸置疑,又有央视的鼎力支撑,但是这个节目的发起人却是董卿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大企业在赞助这个节目的时候仍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评估。如果董卿对这个节目没有一个完善、清晰、确凿的思路和策划,也没有一个优秀的口才将此传达给各大赞助这个节目的企业负责人的话,那么即使董卿有无可撼动的名气和地位,即使有央视的强大后援,那么这些知名企业也有选择沉默是金的权利。董卿也不一定有完全胜算的把握,而《朗读者》,也有可能会仅仅只是一个很美好的构想罢了。
所幸,董卿和及制作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观众的赞誉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论是50后、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对该节目的狂热追捧足以说明,即使是在互连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大大地改变了,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点,足以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