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

一,是渴求在驱动着习惯,接到触发渴求的方式会让养成新习惯变得更容易。

1.从暗示到惯常行为再到奖赏,形成一个闭环,对奖赏的渴求会促使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1:想要养成每周晨跑3次的习惯,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暗示,晚上睡觉前把运动衣放在床头,在给自己一个奖赏,跑完步的当天可以送自己一个小的礼物,或者想想自己对身体健康的欲望和美好的心情就会促使我们去跑步,久而久之大脑会存储这一回路,养成跑步的习惯。

例2:暗示,早起的闹钟。惯常行为:一周早起5次,周一至周五。奖赏:美味的早餐。渴求:美好和放松的心情,早到公司计划安排一天的工作,对时间的把控,早点下班。

二,习惯是怎么改变的呢?

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只能被代替,当我们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保持相同的暗示和奖赏,植入新的惯常行为,但同时要有信仰,相信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相信美好的事物会发生,而这种信仰大多数情况是在具有团体的情况下发生的。

例:想要改变熬夜的习惯,首先要了解自己为什么熬夜(下班后看手机短视频或者电视剧,给自己放松,用以逃避白天遇到的困难,不想明天尽快到来),找到原因后利用新的惯常行为来代替对现实的逃避(晚上回到家强迫自己用1小时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看书,对看书的渴求就是对进步的渴求,会填满内心的空虚和无助),要想彻底改变熬夜的习惯,就必须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同时将这个计划告诉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实现更有动力,或者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寻求团体帮助。

三,核心习惯的重要性,意志力

核心习惯的养成会触发其他好习惯的养成,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是取得个人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经实验证明,如果人们在生活的某一方面加强了自己的意志力量,比如体育运动和理财项目,那么这种力量会进入到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工作中。一旦意志力得到加强,它就会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强迫孩子上钢琴课、参加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或者足球神童,”希瑟顿说道,“当你学会强迫自己练琴一小时或长跑15圈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培养自我约束的力量了,一个能跟着球跑10分钟的5岁幼童长大后,一定能是一个按时做功课的六年级学生。”

例:膝关节手术病人利用纸质记录的方式给自己设定暗示(去车站接妻子下班),惯常行为(提前规划好所用时间,路线,穿着和药物,为了解决路途漫长导致膝盖疼痛,病人会详细列出在路上会遇到的障碍从而找出解决方案),最终得到奖赏(和妻子度过愉快的时光),能够驱使病人康复重要的是对重新走路的渴求。换句话说,这些病人最坚定的计划都围绕着他们疼痛出现的关键点,也就是为半途而废的诱惑的出现点而规划的。病人们需要告诫自己如何才能渡过难关。病人发展出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疼痛拐点的意志习惯。这就是自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前提需要迫使自己去做出改变。没有刻意规划意志力的那些病人,想在街区散散步的决心也会在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土崩瓦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