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是因为你未曾得到过我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
读完《少年维特的烦恼》,总感觉犹如有梗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有了这个书评,想了很长时间给它一个名字也不得其法。最后想起一个比较煽情的句子——当爱到无法自拔,我们何以自处。
小说主要以维特写给好友的信件为主,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少年游历,情窦初开;第二部分,克制爱情,努力工作;第三部分,爱情无法抑制,最终自我毁灭。
是的,一个未开情窦的少年,一个对一切满怀热情的文艺青年,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却遇到了他一生最不该遇到的人。夏洛特,一个美丽,文静却又不失活泼,却已经订了婚的少女,不经意地就吸引了维特。他喜欢她对小说故事的看法;他喜欢她对孩子们的关心;她喜欢看她弹琴时漂亮的侧面。总之,夏洛特符合一个少年对美好另一半的所有向往。在她未婚夫不在身边的日子里,他们尽情地相处却没有越出任何一步。这时,他们的爱情,或者说维特的爱情是渐进式的。他们只管谈天论地,放肆地不吐不快,维特从任何角度都没有发现她和夏洛特有交流困难,这符合一个情窦该开的少年对另一半所有要求的回应。于是,维特的爱情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来了。
也许夏洛特也喜欢和维特一起聊天,一起散步,因为维特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当地很多人相比,他就像一个掉入一汪平静湖水的小石子,在夏洛特的心里泛起了不大也不小的涟渏。
但是,现实对维特是残酷的。当夏洛特的未婚夫回来后,维特对夏洛特的爱情让他很受折磨。但此时的他仍然保持着理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还用了很长的一段描述了他对夏洛特未婚夫阿尔伯特的“好感”—— 他用了很长一段来叙述他俩的讨论,写这段的时候我感觉作者想表达出维特对阿尔伯特的复杂感情,那种想掩饰又不吐不快的情绪。我解读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掩盖自己当时爱上别人未婚妻,却要保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虚荣心,怕朋友耻笑的想法。
此时的维特,对生活仍充满期待,他接受朋友的建议,暂时放下“爱情”的羁绊,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和很多初入社会的青年一样,他满怀信心地参加工作,却发现事事不如意,上司的苛刻,对夏洛特的思念,以及强烈的自尊心,让他逐渐变得孤独。
唯一一个他认为还谈得来的朋友,却在贵族们不愿和维特呆在一起的表现下,催促维特离开宴会。这些事情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决定辞职。此时的他,虽然对前途并未失去希望,但是却也没有提得起太大的兴趣。现实的失败和小乡村里美好的时光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的抑郁。
因为记忆中的美好,他再次回到了夏洛特所在的地方。他不需要工作,因为暂时还有一笔钱可以衣食无忧,他要的是现实打击后的心灵港湾。可是,同一个地方,同样的三个人,心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夏洛特爱他的丈夫,只是平静如水,波澜不惊的居家生活当然和一个老朋友给带来的新鲜无法比拟。夏洛特的丈夫也爱她,他也想让她因为一些新鲜的事情快乐,而且维特也不招人讨厌。于是,这种奇怪的纵容放肆了维特对夏洛特所有的情愫。可是,维特所受到过的良好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谴责他自己,对事业的失望,对爱情的求之不得,渐渐让他的抑郁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向了自我了结的路。
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描写。其中最提色的一段是维特写信向阿尔伯特借枪,明说了要了结自己的生命。阿尔伯特没有制止;夏洛特也只是颤抖着双手把枪交给了仆人让他转交维特。多么令人唏嘘的结尾,多么无果的爱情。
书中还有很多有哲理的小叙述,看了也让人灵光一现。
我想说,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作者在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窥视心理的同时,不断地用残酷的身边事这样的“大棒”敲打我们。还没读过作者的其他书,只是隐隐觉得,作者是“高端黑”的大家,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读他的其他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