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离自己的感觉特别近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非常清楚自己时时刻刻在感受什么。比如累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跟当下的事件可能没有关系。我曾经一个人跑到爷爷奶奶在乡下的旧房子里住了一个星期,不跟任何人说话,每天吃个小菜,然后去山上溜达。头几天觉得非常折磨,满脑子都是负面的念头,到了最后几天,我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能数出自己吃东西嚼多少下,然后我屏蔽掉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只能看到自己的感觉。
大致和“内观”或“入定”的状态有点像,我前两天状态不是很好,晚上也睡得不好。所以今天我决定今天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就让自己发呆。中午吃完了饭,我跑到马路边坐着,看人来人往。一个小女孩拿着气球走过,一个女人带着一只白色的小狗,一个大爷骑着一辆电动车……就这样,我的世界慢慢安静下来了,几个小时以后,我恢复了正常。
我又看了一会书,还是李娟的散文,有的文章我来来回回看了几遍,觉得很有趣。然后又看了新出的几集脱口秀。吃过了晚饭,照例出门遛狗,感觉自己又重新活在当下了。
有时候,我想感受什么,是可以被自我引导的。而且我一直很在意这种自我引导,它让我对生活拥有了掌控感。有的人喜欢在无聊的时候找很多东西刺激自己,在痛苦的时候抽烟酗酒,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平静,无法和自己相处,无法接纳自己不完美的情绪。
想摆烂的时候,我会好好地摆烂,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摆完以后继续生活。现代人的生活到底哪里好?我也说不上来,能转移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反而让人丢失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今天还在网上看到一个公益组织“康复村”,80年代初创于英国,给智力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环境。“康复村”就是一个小型社区,有学校、商铺、医院和小商场,社区里的志愿者和障碍人士生活在一起,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但这不是一种工作或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说呢,“康复村”里的人帮助障碍人士,就像我们平时做垃圾分类一样,都是举手之劳。据说“康复村”将要落地中国,值得关注,没准可以去做一下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