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来不同,修炼的自然不同,道也不同。
对于我自己,我觉得:“人生在于不断的去体验,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
因为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才更懂得返璞归真;
因为有个轰轰烈烈,才更懂得平平淡淡的真;
因为有过悲欢离合,才更懂得珍惜当下的拥有;
就像《红楼梦》里面说的:“人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一贫如洗,都不需要去执着,这些终将会失去,一无所有,最后都变成空。
如果在世的时候,积福积德,最后就会功德圆满。
因为最后都会变成空,所以:
开心也好,悲伤也罢;
赞美也好,质疑也罢;
喜欢也好,讨厌也罢;
有爱情也好,没感情也罢;
有金钱也好,贫穷也罢;
无论什么,都是空,不必执着。
每个人经历的天劫不一样,修的道也不一样。
我们要做的事是,觉察当下的生活,专念当下,珍惜当下,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就好。
最近看了《易经》的贲卦,一直在领悟其中的道理,所以还没有整理出文章发出来。
贲卦讲的是人文精神,讲的是装饰,修饰,一个人的穿衣打扮。
通过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打扮,可以大概看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五颜六色,鲜艳的衣服,就像人生在荣华富贵的人生阶段一样,到了老年之后,就喜欢穿质朴的衣服,返璞归真。
因为年轻的时候经历过风风雨雨,丰富多彩的生活,最后,才会返璞归真。
就像在佛经里面讲的“空”一样
所谓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最后功德圆满。
就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却是七种颜色组成一样。
以前一直在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现在,也许是我现阶段的意义,是“帮助他人找到意义,找到幸福生活之道,就是我的意义,如果有需要我的话”。
释迦摩尼,本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却为了度人间疾苦,帮助众生解决痛苦,选择一贫如洗,净化众生;
他说:“世上,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无明,来自对实相的错误见解,生活中,我们对各种欲望充满了执念,招来了各种痛苦。
破解之道在于,深入看清事物的实相,体会万法的不自性,无常,互因互缘的关系。
解脱本身,根本没必要有自我,无常与无我,互为因果”。
专念当下,觉察身边的人和事,深入研究背后的真相,了解生命的真谛,不断明了,化解无明,以爱之心,破解一切烦恼和痛苦。
每个人生来都有残缺,心灵的残缺,不是完美的,最后,修炼的都是自己的道,修炼的是自己的天劫。
也许你觉得自己没有完美的爱情,但你一定在生活中有其他的弥补;
也许你觉得生活不如意,但一定有人比你更不如意,甚至失去了生命;
也许你觉得自己失去的太多,但一定也得到了很多;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窗,也会给你开一扇窗;
天无绝人之路。
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心,找寻自己的修炼之路,而不是向外求,去对比。
就像《红楼梦》一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和结局。
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粥一饭皆是贾家出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外祖母;
湘云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可惜家道中落,一个贵族千金还得做工补贴家用;
宝钗聪慧过人,却没有父亲依靠,兄长又是惹事生非的色鬼;
迎春是任人摆布的棋子,父亲不疼继母不爱,就连奶妈丫鬟都敢欺负她;
探春志存高远,却偏偏拥有一个挑拨是非不顾体面母亲;
更不要说在虎狼之间斡旋的平儿;
被哥嫂强逼逼婚的鸳鸯;
被父母几两银子卖了补贴家用的袭人;
被名声所累的尤三姐等等。
这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因果的,你的性格决定你的为人处事,你的人为处事影响你的命运走向。
像王熙凤一样太过要强的,势必要折断;
像迎春一样太过软弱的,终究会被欺凌;
像黛玉一样痴情的,只能妄送性命;
像宝玉一样看破的,最后只能遁入空门。
这世间的人情因果皆是前定,不用问苍生不用问鬼神,一切皆在自身。
对于我自己,我内心一直有个想法:“不断去体验人生,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人生圆满,就和爱人白头偕老,如果没有,就遁入自己的空门”。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天命,再小的个体,也能发出自己的微光,而要找寻自己的天命,只有自己知道,回归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道,再帮助更多人。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道德经》说:“去欲还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说:“修己安人,仁者爱人”;
王阳明说:“致良知,归心”;
佛陀说:“世事无常,要无我,要空,要了解实相,要明白因果,才能产生慈悲心,才能有爱”
一切的一切,都要向内归因,寻找内心的力量,了解万事万物的底层逻辑。
要躬身入局,入自己的局,专注自己的局。
如果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所有的时间,干好自己的事,那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可以和睦共处,就像大自然之间的合作一样。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修炼之道,专注当下,了解实相,不断明了,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