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里他擎着蒲公英的样子天真无邪,小心吹到风里又用手接住,在弄丢之前呵护良久。对面的女孩也着了大红镶边的袍子,华美倒不妖娆。林间雨后,阳光穿过叶片层叠与潮湿的空气,折射到画面里演化为一束束雅致的耶稣光。空气里有幸福的氛围。她端详过这一切,带着宽厚圆满又母仪天下的心情。时间是药,这话多少有点苦涩。
早些年乍一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们喜好各种联谊。当年初见时候,是在街边洗衣店的楼上开放的一家避风塘茶饮。其实是居民区外格局局促的一处所在,临街但是窗户是封闭起来的。室内搭配了各式灯光掩盖了外面不能透进光来的不足。同时也把人的注意力一并收拢到了窗户以内的空间里。
他靠窗坐在一群聒噪的小伙子中间,安安静静,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都说人群中安静的那个是不容被忽视的角色。他安静、帅气、身材高挑、手指纤细悠长。说话慢吞吞的,偶尔把细长的眼睛眯着弯了起来,笑得腼腆又温柔。那是人们所说的漫画里的人物形象,细脚伶仃,形容轻薄。真实地坐在人群中间,却看来不食人间烟火。他实在很难被人忽视。他实在很难被她忽视。
时隔十年,画风中的他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是身边又换了个女伴。
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过街角,颇带着一种丧家之犬的心情。路灯恰当地拉长了她的影子,映射的整个人疏离清瘦。她最近经常路过这条街,往事不经意间悉数在脑海浮现。记得他在书包里常藏着几颗松塔把玩,骨子里长满单纯又美好的孩子气。也记得他雨夜里抱起脚边流浪的小猫稳妥安顿,怕它那样不能活下去。
到了一定的年纪已经知道,走过些路也用心阅览世人,领悟哪有所谓太多的天长地久快意恩仇。苟且的生活需要继续,人们需要及时行乐、勇于转身、持续更迭。于是真实书写的故事应该是:当她/他的兴趣是跳交谊舞,他/她的兴趣是与她跳交谊舞,那么舞池里应该常常有两人舞翩迁的影子。舞池之外渐生出终成眷属的佳话。哪怕到了大家厌倦舞蹈,在舞池内外的交往里互生怨怼,那也是热火朝天的现实里该有的样子。现实会教人们把故事接续下去。
这世间稀少珍贵的笃定和非谁不可,恐怕也不是为太多人准备的。人们需要在每次际遇做出取舍,权且或长或短的在各自生命里逗留。她从不曾取舍,倒也学着从容了起来。所以理解这偏执显得多余,没有所谓无处安放,没有什么不会过去。她掂量过选择对他只做旁观后的得失,试图界定这算的上是未得到,还是已失去。如果软肋因由了某一个人,即便没有得到他,那没有为此番不甘而心生铠甲的话,起码是没有失去自己。人说生命有轮回,主动被动的得到与失去,辜负与被辜负,是否终究会在某个时候以大家无法回避的方式,被命运悉数奉还?她还保有这份好奇。
就像也有些人腼腆的、哀怨的、欲言又止、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在她身边默默地存在过,她反省自己无意中对他人的暴击,有点受人倾慕的微微得意,还有点对自己冷酷无情的内疚。心理学有所谓关照的说辞。她关照着时光里另一个自己,以及与自己类似的人们。那些人看来心碎又孤独,任凭时光放肆美艳,在不动声色的表情里,深深埋藏过极致的悲伤。
爱与不爱,这世界可能迟早会让任何人伤心。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事端,在多少人走过的春风秋雨里发酵过,又都满眼伤痕地捐给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