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爹在村里养了一群羊,每一只,我都好喜欢,但今年印象最深的,无外乎两只——一只小绵羊和一只小山羊。
咱们先说小绵羊,它本不是我家的,而是邻村牛三儿叔叔给的。他家那只大母羊积极响应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一口气儿生了仨,可自个儿只有俩奶头,顾不过来,其中一只,更是蔫吧得很,掂量掂量还不到二斤,也就有口气儿喘着。
牛三儿叔是个场面人,为人挺大方,但是耐不得烦,心想着,这羊若是在自己手里,肯定淘不活,好歹是条命,不如给那有耐心的人家,说不定还能走个活路。恰巧,俺爹名声在外,是养羊户里出了名的耐心人,老哥俩又处得不错,于是,牛三儿叔便打电话,招呼我爹把小羊羔抱了回来。
这时候,小绵羊刚出生落地尚不到半天。
爹听到消息,立马就开着电动三轮去了,回来的时候,怀里就多了一只小羊羔,喜得脸上犹如盛开了一朵花儿。可是,娘在一旁不住地担心:“就这点小玩意儿,还没你巴掌大呢!能活么?
“嘿!事在人为嘛!咱们尽咱的心,活不活,那还得看它。”
就这么着,爹愣是充当起了临时奶妈子,到小卖铺买了些奶粉,家里又有以前小孩子用的废旧奶瓶,兑了水,焐热了,小心翼翼地把小羊搂在怀里喂它。
小羊很有灵性,仿佛知道自己是个弃儿,懂事地叼着奶嘴,“咕咚咕咚”地一气儿喝个饱。
爹一看小羊胃口这么好,知道有戏,但用奶瓶喂只是临时救急,长远不了,便开始寻摸更好的法子。
2
俺家的羊有个小三十只,除却一两头配种的公羊,剩下的都是母羊,而这些母羊里,恰好就有那主动发扬风格、为国家减轻负担的独生子女户。眼见着那当了独生子女户的母羊奶水充足,下的小羊又能吧嗒着嘴吃草,爹便上前逮住大羊头,回身朝小羊喊着:“过来,过来,赶紧过来!”
那小绵羊听懂人话似的,四蹄生出一阵风,三步并作两步跑将过来,一头扎进母羊乳房里,如狼似虎地喝了个肚皮滚圆。好家伙,这哪是羊啊!分明是只小老虎。
爹娘一看这架势,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这牲灵啊,只要能吃,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