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2 少年丧父,走上从商路
昨天,我们为大家讲了李嘉诚的祖上定居到广东潮州,世代都是读书人,李嘉诚算是出生在书香世家了。
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下坡路了,但是祖上留下的古籍是嘉诚的最爱,他常常躲在老家的藏书阁里忘我地看书。
父亲李云经是小学校长,他经常和小嘉诚谈诗文,谈国家大事,那时候一家人生活的也算安逸。
可是为什么就去香港了呢?
1939年,李嘉诚11岁,那时候的潮州已经不太平,天空随时会有日军的飞机飞过,人们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李云经所在的学校关门了,家里的经济收入断了,嘉诚的祖母也在战乱中病逝,家中的积蓄越花越少,到后来一家人无以为生。
当时的香港没有战乱,一派太平祥和,是理想的避难所,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在香港做生意小有成就,李云经和妻子商量只能暂时投奔他了。
1940年的冬天,李嘉诚随着父母来到了香港。
当时的香港是金钱至上的社会,李云经却是个老老实实的读书人,他不会做生意、肩不能扛、手不能挑,一家人的温饱是他最大的负担。李云经找了个小职员的工作,辛苦努力地干活,可香港的物价飞涨,一家人的生活仍是捉襟见肘。
虽然舅舅庄静庵经常接济他们一家人,但在香港生活压力仍然很大。其他亲戚也来看望过他们一家人,但是很快就没有了音信,小小的嘉诚那时候第一次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童年五彩缤纷的梦想破灭了,嘉诚仿佛一夜之间长大!
后来,父亲李云经得了肺病,他却舍不得求医买药,省下来钱供李嘉诚读书。
1943年冬天,在这个家最艰难的时刻,李云经撒手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时候李嘉诚已经深深的知道没有人可以无限帮助自己,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去赚钱!
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回忆父亲去世前一天的情景:父亲躺在病床上,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但是他放心不下一家人,他问年仅15岁的嘉诚有没有什么话对自己说,李嘉诚回忆当年他很有自信地对父亲说:“我们一家人将会过的很好!”
父亲离开了,再没什么人可以依靠,舅舅虽然有钱,但是小嘉诚却不准备依靠舅舅,他记得父亲的教诲“求人不如求己”、“做人要有骨气”、“贫贱不能移”等等。
舅舅答应资助嘉诚读完中学,虽然他也很想读书,但还是拒绝了舅舅的好意,他毅然决定出去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
15岁!今天我们15岁的孩子还是父母手中的宝贝,还在如梦如幻的叛逆期,可是嘉诚已经要挑起这个家了!
来香港逃难的人很多,找工作无疑是困难的!
冬日,母亲带着小嘉诚挨着街铺一家一家地找工作,天黑下来了,但是工作仍然没有着落,走了一天的路,脚上磨起了血泡。
早喝的稀粥早已经消化,饿的前胸贴后背,闻到酒楼里飘出来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母亲心疼孩子,准备给儿子买只鸡吃,可是小嘉诚倔强的说不饿,他知道家里连喝粥的钱都快没有了,自己吃一顿鸡,母亲和弟妹就肯能要断顿了。
第二天一早,李嘉诚一个人偷偷上街,他不忍心让母亲陪他一起受罪,昨天的血泡今天更疼了,走路一瘸一拐,可是这一天的结果还是和前一天一样——没有工作。
找不到工作的同时,李嘉诚的强大自尊心也受伤了,两天的时间,他遭受了太多的白眼和冷语,小小少年体会到世事艰辛!
晚上回到家,母亲高兴地告诉他:“你舅舅答应让你到他的钟表公司上班,你可要好好珍惜机会啊!”
听到这里,各位听众不禁会问,这舅舅怎么当的,怎么现在才说给孩子一个工作,不早点让孩子去你公司上班呢?
其实,舅舅是有意在磨砺李嘉诚,让他懂得自立自强,先尝尝苦头,就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舅舅够狠!但是他没想到少年嘉诚更狠,嘉诚对母亲说我要自己找工作,我不去舅舅的公司。
这叫做骨气!脚已经疼的不行,工作还没个着落,可这个倔强少年还是选择自立自强。
这让我们成年人听了都不禁汗颜,这骨气也是李嘉诚一步步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以后的日子,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他总能挺过去,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幸运之神终于眷顾这位少年,第三天中午,小嘉诚找到一份茶楼跑堂的职业,老板同情他的遭遇,同意让嘉诚来试试干。
茶楼跑堂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早上五点就要到了茶楼,晚上十点才能收工,而刚到茶楼的小嘉诚地位是最卑下的,大伙休息的时候,他也要在茶楼伺候着,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累的。但是李嘉诚坚持下来了,他总是早上第一个去,晚上最后一个走,做事最为勤快,老板看在眼里。
与他喜欢待的藏书阁不同,茶楼是一个三教九流的小社会,每个人客人都有不同的职业、习惯和性格,在这里李嘉诚学会了观察人,也学会了在学校永远学不会的察言观色这项技能,这为他以后的推销工作和商战打下良好基础。
听茶客谈天说地也很有意思,嘉诚发现原来世界这样大、这样精彩!
一年后李嘉诚升级为堂倌,他可以和其他人一样轮流午休和早归了,养家糊口也基本没有问题了,但是李嘉诚却辞去这一工作。
因为李嘉诚认为做堂倌没有太大前途,这次他选择了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
当时的香港乃至全中国的钟表行业几乎一片空白,李嘉诚分析做钟表应该很有前途,于是他到舅父的公司上班了。
这不是接受舅舅的恩赐,而是帮舅舅做事情。
从学徒开始做起,没有人知道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是店里最小的店员,也没有人把他当回事,但不久大家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几个月的时间,从扫地、煲茶、倒水、跑腿,到后来准确地装配各种型号的钟表,李嘉诚对钟表的熟悉就像在钟表行业做过很多年的员工一样。
有几个老员工在老板庄静庵面前夸奖李嘉诚,说这个小伙子才来几个月就表现的非常好,优秀地出乎意料!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其实是老板的外甥!
舅舅心里暗自高兴嘉诚能这样出息,可是他却从不当面夸奖嘉诚。
凡是成大器者,一是聪明,二是勤奋。
李嘉诚是辍学打工的,在茶楼上班的时候,他就经常利用空闲时间默背英语单词。现在来到中南公司,他有了更多时间可以自学中学的课程,弥补自己不能上学的遗憾。
但是,李嘉诚没有多余的钱买课本,他的工资要维持这个家的开销,还要供弟妹读书。
后来,李嘉诚想到了旧书店,他从旧书店淘到自己需要的课本,学完以后再卖回旧书店,再从旧书店买回自己需要的下一本书。
就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下一大笔开销。
李嘉诚自己开玩笑说,这些小智慧都是家里穷逼出来的!
但他惊人的毅力让我们感叹,在那么辛苦的工作环境中仍然不忘学习,能这样勤奋和坚持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正当中南公司前程无量的时候,李嘉诚再次选择辞职。
这是为啥?
原来啊,17岁的李嘉诚表面看起来性格沉稳,可是骨子里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更看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前景,他不满足于在舅舅的庇护下发展,他想趁着年轻自己出去闯一闯。
这次,他说服舅舅,去了一家五金厂做推销员。
推销员用香港话说就是“行街仔”,过的是走街串巷的生活。
这与在茶楼端茶倒水不同,与坐在钟表店等顾客来卖东西也不同,这是要让完全没有购买意向的顾客买你的产品。
单单靠眼力劲还不行,还要能说会道,了解客户心里。
可青春期的李嘉诚生性腼腆,不善交谈,能推销出去五金商品吗?
或许各位听众们有和我一样的担心。
其实推销不仅要会说话,更重要的需要运用智慧,去思考到哪里推销,怎么推销更能吸引顾客。
没有现成的课本和教材,李嘉诚只有靠自己慢慢摸索。
他发现很多五金推销员都扎堆到日用五金商店推销,但是日用五金商店还要赚够自己的利润再卖给顾客,为何不直接推销给顾客呢?
李嘉诚另辟蹊径,他不去日用五金店,专门去中下层居民区推销,因为这里大部分居民还在使用木桶,他推销的铝桶比木桶轻,价格是厂家直销当然比五金店低,所以有市场。
他还专门找老太太推销铝桶,听众们或许会奇怪,怎么非找老太太呢?
这些老太太们啊,平日闲居在家,喜欢串门聊天,只要向一个老太太推销成功,其他老太太也会买他的铝桶,这买桶的老太太都是他的义务宣传员,卖一个相当于卖一批呐!
另外,李嘉诚发现酒楼、旅店是大宗购买五金商品的商户,有一次他一次就推销掉一百多只桶。
李嘉诚的推销能力让五金店的生意蒸蒸日上,老板喜不自禁,他在所有员工面前夸赞李嘉诚是第一功臣。
然而刚刚打开销售局面的李嘉诚却又要辞职,这下老板不干了,他给李嘉诚升职加薪,让他回心转意留下来,可是李嘉诚一但决定了一件事,就很难改变主意了。
这又是什么原因?请听我们明天的讲述。
关闭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全新的,资料最全面、最详实的李嘉城奋斗史。书中详尽地为你讲述了一个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系统而深入地分析了李嘉诚被誉为“超人”的原因。
并且首次批露李嘉诚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中的苦与乐,他的婚姻,他的孩子,他的个人喜好甚至缺点等等。如果说一堂精彩的创业课会使人终生受益,那么一本好书亦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一个赤手空拳的青年,构筑了一座财富的王国。这里除了有亿万富豪富甲一方的成功秘诀,还有读者最为关注的一个曾经穷困潦倒,不名一文的青年是如何抓住机会掘得第一桶金的。
书中传授了成为少年李嘉诚的方法:由22岁开始,每年不断投资,在退休之年,你可以拥有近800万元的资产,如果你有运气选择了一项年回报率达36%的计划,你就可以成为全球第二富有的人。
书中甚至详细描述了李嘉诚在几笔重大生意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堪称一部创业实战指南。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6
发表学习笔记
桑影
04-23 23:37
体会:一、能成大器者1靠智慧2靠努力二、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用心、用脑、加实操,只有付出比别人多,才可收获得比别人多!三、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没有什么干不了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