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光临分贝书屋,我是你的读书人向前。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书,是日本作家米山公启的作品《下午吃块巧克力——重启大脑的三十种方法》。
其实我们在平时,也零零散散会看到很多关于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方面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没有系统和深入的去了解那些方法,而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对我们往常见到的那些方法的一个汇总。但是呢,如果我们仅仅把它当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合集,那我们就错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不仅告诉了我们怎么去做,而且通过人体生理学的知识,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建议和方法都有其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依据。
那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深入介绍一下今天这本书的作者米山公启。首先呢,米山公启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包括《让大脑变年轻的30个方法》、《叫做“健康”的疾病》、《让大脑清晰心情愉悦的习惯》、《让40岁以后的人生快乐的书》等,这些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也是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还是个神经内科医生,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不仅能够知道怎么做,还能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无疑地,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同样也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科学依据。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但是这些章节的题目都比较长,简单的说呢,这本书依次从微小习惯、工作效率、刺激灵感、大脑负荷和大脑休息五个角度展开。因为本书内容较为细碎,我将从中选取其精华为您分五部分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改变每天的生活习惯,让大脑更清晰。我们肯定也都听说过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比如说每天锻炼啊,每天背单词什么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坚持够二十一天过。所以作者并没有让我们立志去养成这些习惯,而是让我们从简单的微习惯入手,而这些微习惯,其实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也是巨大的。那具体有哪些微习惯呢?首先就是吃甜食,尤其是吃巧克力,对于提升大脑活跃度,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要吃甜食呢?作者在书中写道:研究认为,我们血液中一半的葡萄糖是被我们的大脑消耗了,葡萄糖是我们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所以他给我们具体的建议是:第一,按规律吃饭,特别是一定要吃早饭,因为清晨经过一晚上的消耗,人体内的葡萄糖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 第二,早餐适宜吃米饭、面包等含淀粉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够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供能。第三,在使用大脑之前,不要做过量运动。这点对于我们有早晨运动习惯的听众来说尤其要注意,适度运动,千万不可以过量运动。第四就是试着吃块巧克力。那就引到了我们下一部分,为什么偏偏是吃巧克力呢?在作者看来,吃巧克力不仅能够给我们补充能量,还能刺激副交感神经活跃,让我们足够消除睡意的同时又能足够放松。那么如何吃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这里作者也给了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平时把巧克力放到冰箱里,当你吃的时候,巧克力会又甜又凉,能够充分刺激大脑,起到重启大脑的好效果。
作者提到的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好习惯是每天用手机发一次微博。作者认为微博篇幅较短,不会给人产生生产和输出压力。而自己每天写点东西,会促进我们每天的思考和总结,一方面作为生活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好方法。很多事情只有我们写出来了,我们才是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思考。就像我们分贝书屋,我们倡导的就是让你的阅读更有效率和价值。我们让您每天花二十分钟获得一本书的精华,而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有通过书写和讲述,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这本书的精华和重点,让自己的阅读更有价值。这里也打个广告,欢迎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每年读一百本书。
最后一个习惯,在我个人看来对于我们当今的人来说很有思考和借鉴意义。作者认为:说忙死了的人,大脑运转会迟钝。其实我相信你肯定听过这个理论:人高兴了会微笑,但反过来,其实人微笑了也能够让自己高兴。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和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情绪会影响行为,而行为也会影响情绪。所以为什么不要说忙死了呢?因为我们说忙死了的时候,这些声音传回我们的大脑,对大脑起到活跃作用的复合胺等物质就会减少,促使我们的大脑更加疲劳,神经物质减少。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一个人说自己忙死了的时候,其实会给他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传达一种他是低效和无能的信息,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反而是很不利的。因此,既然一句忙死了也不能改变什么,不如停止抱怨,安静地做事情。
那第二章呢,作者主要探讨了工作效率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比如小时候,放暑假了,父母可能会说你快快把暑假作业写完,我们带你去北京旅游;你要是周六把作业写完了,明天你就可以去哪里哪里玩。这些动机,都会让我们很快把暑假作业写完。这就是动机的作用。作者认为,工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动机有关。因此,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做到厌倦的时候,多去想想你最后想要的结果,这样子常常能够让我们重新燃起斗志。当然,前提是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真的是你渴望的,因此我们在做事情前也要多考虑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你热爱的,你的动机到底够不够强烈。
另外,作者还提到一点,那就是不设大目标。这个其实和我们以后要讲的一本书叫做一分钟微习惯有些像。你想想阻挠我们养成一个习惯的最大拦路虎是什么?总结一下其实有两点:首先,我们常常把每次要完成的量定的太高,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样就会导致我们预定的量常常是无法全部完成的;其次呢,在开始前,我们看到自己还要完成那么多的任务量,内心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恐惧和逃避的心理。唉,我先干干这啥吧,哦对,那个事情我也还没做,也挺重要的,我先做那个事情吧。最后,我们的目标就无法持续完成了。我相信,前面我提到的这些情景,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如何解决呢?那就是不设大目标。比如说我要锻炼身体,我每天就做一个俯卧撑。但是当你趴下了,你会只做一个吗?肯定不会,而如果你今天比较忙,你就算真的只做一个,你心里预设的目标也已经完成了,你依然不会有挫败感。久而久之,这个持续运动的习惯就养成了。
通过制定小目标,我们把习惯养成了,但是我们也常常还是会遇到一些精神状态不好、对手头的事情厌倦的时候,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们很多人会坚持硬着头皮做下去,但是你肯定也发现了,这样子不仅让自己痛苦,最后工作质量也不会很高的。作者认为,与其硬着头皮做,不如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干些与之无关的事情。那干些什么事情好呢?作者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整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的房间或者办公桌混乱的时候,自己常常会感到烦躁和有压迫感。而当我们进行了整理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有序,活动空间也会更大,压迫感随之减轻。同时,我们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叫做羟色胺,这种物质也能够让我们心情愉快。整理是很有效果,那我们该如何操作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也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总结为三个词就是:扔掉、分类和藏起来。我们就按照其字面意思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这里我就不啰嗦解读了。当我们整理了环境,心情也愉快了,就可以安心坐下来继续做之前不想做的事,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第三章,作者主要探讨了如何激发灵感和创造力。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景:某个时刻突然冒出个很好的想法,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个东西,课到处找就是找不见。其实在作者看来,这就是我们没有做好平时的整理和收藏工作。有创意的人,一定是平时积累收藏了广泛的知识的。要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收藏和广泛。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储存和整理,便于寻找,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专业的领域,往往跨专业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在这里,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软件叫做印象笔记,你可以下载使用,电脑端和手机端都有,而且内容可以实现云同步,而且搜索和查找也非常高效。
在做好了积累工作之后呢,作者还交代了另一个在创意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作者在题目中叫做:说出一百个名称。其实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这个在我们中学大学常常会用到的,这里就不赘述了,以后我们分贝书屋会专门找一起节目来讲讲头脑风暴。
那么找到了创新的方法,一星期中我们在什么时间最有创造力呢?也许你会觉得是周一?恰恰相反,是周五周六。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条医学研究人体记忆力在一周中变化的曲线,这条曲线从周一到周五晚上不断上升,而从周六到周日又开始下降。我考虑了一下,是不是因为离假期越来越近了,所以人的情绪越来越好,进而导致的人记忆越来越好呢?而周一的时候,一方面周末结束,人情绪会不好,另一方面,可能还要上五天班或者上五天课,也会导致人的情绪较为失落,进而会影响人的创造力。
下面我们来看第四章,这个章节的名字叫做:能干的人,总是给大脑来点有益的负荷。首先,作者谈到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适当运动是提高大脑活性的重要方式。但为什么要运动呢?因为运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这样我们大脑需要的葡萄糖就能够更加快速的得到供给。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运动会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羟色胺等物质的分泌,而这些物质都有让人兴奋的功能,同时运动也能加快大脑皮层的生长,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在哪里我们都能够想运动就能运动的,比如说我们在工作场合,不论是从场地环境还是着装上,可能都不适合运动,那我们又该如何刺激大脑呢?尤其是我们午睡之后,大脑总会有那么一会不清醒需要唤醒。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和别人说话。和别人说话可不是随便说,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首先,也是最大的一个忌讳,就是闲聊的时候还聊自己的工作,这样子是起不到放松的作用的。作者建议我们在这种情景下聊聊其他部门的事情或者是八卦电视剧之类的,这样子一方面可以开拓自己视野,获得更多讯息,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新鲜事物产生的适度的紧张感刺激自己的大脑,进而达到提升大脑活跃度的目的。
前面我们总是在讲如何刺激大脑,让大脑更有创造力,更加兴奋,但是我们的大脑也需要休息,我们该如何让我们的大脑休息呢?第五章作者就主要回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作者给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每小时休息一会。实验发现,其实我们在工作中,时间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会不断下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是在不断下降的。如果你打游戏,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们打农药的时候,开始一段时间,自己情绪饱满,打的很起劲,人头不断增长,但是到了后期再打的时候,效率就越来越低了。这背后其实也是我前面说到的这个原因,人的大脑是会疲惫的。而且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我们在休息时,大脑其实是在筛选、强化和巩固我们之前形成的一些记忆的,通过休息,信息在大脑中得以整理,神经回路也得以优化。所以说,工作中适当频率的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生活中又常常面临这样的难题,比如说晚上上了床睡不着,常常到很晚才入睡,这又导致第二天早上起不来,耽误一天的事情。怎么解决晚上睡不着这个问题呢?作者认为,睡觉前的状态非常重要,一旦睡觉之前大脑中接收了太多信息,使大脑产生了兴奋,我们是很难入睡的。因此作者建议,睡前三十分钟我们就应该杜绝新的刺激,让大脑休息,为睡眠做准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关闭电子设备,闻一些令人愉悦的香气,听一些让人放松的音乐等等。
最后,作者给出了另外两个让我们大脑放松的建议——哭和笑。人为什么会哭呢?有一种研究结论是哭泣是人类缓解内心压抑和紧张的方式,所以作者建议我们每两个月哭一次。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哭,毕竟悲伤的情绪的触发是有条件的,而且哭这样的情绪也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作者建议我们每两个月看一个让人感动的书或者电影。哭泣能够缓解人的压力,减轻大脑的负担,同样笑也是有这个效果的。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看完一个相声或者小品大笑过之后再去做别的事情,就会感觉浑身轻松。其实这背后有这样的机理:我们在笑的时候,我们的心跳会加快,肾上腺素也会分泌增多,使得我们的交感神经变得活跃,而交感神经是会让人紧张的。但是当我们笑过了之后,交感神经的活跃度降低,而副交感神经会再次活跃起来,当副交感神经活跃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能够得到放松舒适了。
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呢,就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养成小的生活习惯,作者建议我们适度吃甜食,尤其是冰镇巧克力;每天发一次微博整理思绪;不要说忙死了等负面的话。在工作效率章节,作者建议我们明确工作的动机;不要设置宏伟的目标,代之以小目标;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做点其他的事情,例如整理房间。在刺激灵感的章节,作者建议我们平日里就要收集整理各种信息;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创新新;选择周五周六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第四章,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通过适度运动刺激大脑,在感到疲乏的时候,可以通过和其他部门的人闲聊来拓展视野,提高大脑兴奋度。最后一章,作者建议我们通过每隔一小时一次休息、睡前三十分钟杜绝新刺激、创造机会让自己哭和笑等方式来让大脑得到休息。
好了,感谢你光顾分贝书屋,和我们一起每年读一百本书,让你的阅读更有效率和价值。文字版内容已经附在节目下方文稿中,如果你也想要加入我们的读书队伍,欢迎私信交流。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对你或者你的朋友有帮助,也欢迎将其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fm搜索分贝书屋收听更多有声书速度,我在那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