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人们的心也开始变得浮躁不安,一场关于去哪里过年的话题,又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结婚已经七年有余了,每到年关,我们夫妻俩也会纠结半天,最终的结果还是,回老家。除了第一次怀老大的时候,以及今年第二次怀老二的时候,过年期间正好赶上月份比较大,回去又冷又折腾,所以可以安心在石家庄过年之外,每到年底商量好的过年计划,最终都是回老家,不管我们之前讨论的是去三亚还是留在石家庄休息,最终的结果都将讨论变得毫无意义。
我的一位好朋友,是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独自一个人带着儿子。有一次一起走路,因为看了很多强势婆婆的公众号文章,而朋友属于外柔内刚的类型,我就八卦的问她,将来你要是儿子娶媳妇,你会干预吗?我以为她会很痛快的说,不会啦,咱们都是新时代女性,怎么可能那么传统之类的回答。可是结果是,她犹豫了一下,说,应该会。没办法,到了一定的年纪,心态就会变化的,不是儿子依赖妈妈,而是我们依赖孩子。
我不禁愕然。总以为那些刁蛮的婆婆,都是没有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的,其实,很多都是当时的知识女性,曾经知书达理的女人们。而我的这位朋友,优雅知性,我一定会想当然的去判定,她一定是通情达理的婆婆,一定尊重孩子的选择,一定不会对儿子的选择指手画脚,一定会给孩子充足的自由空间。而事实上,真的可能不尽然。
我的老大五岁了,曾经我也想过,将来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会主动远离,让她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不会过多的打扰,如果她想来看我,我不拒绝,如果不想来,我一定不会抱怨。可是随着她一点点的长大,我自己都感觉心理上产生了变化。比如说,我一想到她将来会离开我,跟另一个男人或者家庭一起生活的时候,心里就会很痛。我想将来她定居到了哪里,我就会在她附近租一所或者买一套房子,离得不远,能随叫随到,即使她不能来,哪怕在街道上偶遇,哪怕只能远远看她一眼,心里都会很安慰。
一想到这些想法,我都会感到吃惊,天哪,我这是变老的信号吗?
今天接孩子放学,她的老师回婆家,又给婆婆带了一束鲜花。我觉得很美好,羡慕的说,又给婆婆送鲜花,多幸福的婆婆呀!老师笑笑的离开了,而另一位老师说,其实也不是那么愿意回婆家,但是只有一周没有回,公公就不高兴了,说一周都不回来一次,还像话吗?
呃!
其实这位年轻的老师十一才结婚,而是是九零后,两口子都相当的年轻,却有这样的遭遇,按情理能理解,按现实,又觉得好无奈。
为什么会认为不回家就是不像话,不回家就是不孝顺呢?
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深有感触。
在刚结婚的年纪,是最幸福最自由的时光。我们恨不得有更多的两人独处的时光,不管是宅在家里,还是外出旅行。
平时的工作都比较忙碌,这样的时光其实是很难得的,所以最好的机会就是共同的假期,像十一,新年,这样的长假,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这样的机会,如果被强令回家陪着父母,也许只能是父母心里企盼的,对儿女来说,未必就是想要的选择。
谁都知道,没有孩子的时候,是多么的自由洒脱,而这个时候,总是要求回家陪父母,只有这样子,才会被认为孝顺,才会被认为做得恰当,真的有种道德绑架的味道。
试想一下,一旦有了孩子,说走就走的旅行还那么轻易实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要考虑的太多了,孩子的年龄适不适合长途跋涉,气候适不适合孩子,假期的长短是不是影响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各种辅导班。
而那个时候,也许有了孩子以后,更能体谅父母养育的不易,更愿意选择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陪伴父母。
亲爱的婆婆或者妈妈,能不能在你们还年轻的时候 ,多给我们一些自由的时光。过年了,我们想出去旅行,不带你们,就想要两个人的自由时光,不要觉得我们不孝顺,我们只是想在最年轻的时候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平日的周末或者短假,我们就想宅在家里,享受独处的时光,哪怕仅仅是他玩游戏,我看书,从睡到自然醒,到夜幕降临。
人总要学会独处,学会放开。
我们也知道有很多传统,但是希望在你们能接受的范围内,给我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别人的看法我们并不在意,只是在意你们的,如果你们认为我们不陪在身边,并不影响我们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的话,那一切就没问题了。
也许疯过这一两年,我们自己就会觉得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短暂,就会尽一切最大的可能,多陪陪父母。什么都在变,所以,请给我们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