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我们聊了如何建立制度流程,以及怎么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制度要想持续的运行下去,组织架构要想高效的协作,甚至企业的文化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绩效考核。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绩效考核是近几年来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有很多曾经辉煌的公司,在创新转型期快速陨落,其中一个原因被大家广泛提及,就是过度的KPI和僵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我想说,绩效考核只是一个手段或者工具,导致问题的原因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使用的人有没有真正用好。
那到底怎么能用好绩效考核这个工具呢?我觉得既然他是一个工具,那想清楚用它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做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绩效考核的目标。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企业永续经营,我觉得在设计绩效考核的时候有几个方面就需要慎重考虑。
第一点,是考核工作结果还是考核工作过程。可能很自然我们就会选择考核结果,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一项项的任务组成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当然要考核结果。而且,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没什么比业绩更重要的了。这种思路下,很多时候,我们设定的绩效考核项就是我们分拆的任务。
但是,我想说考核结果没有错,但是过程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绩效考核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只考核结果,可能会造成大家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为团队后续的发展埋下隐患。比如,片面的考核项目是否如期上线,就会让大家不会考虑系统未来的扩展性,只会采用更快捷的临时解决方案。
其次,只有有好的过程,才能持续产生好的结果。一次好的结果可能会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要想持续取得好的结果,就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过程的跟进和优化。绩效考核不是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后,大家的论功行赏,而是扎扎实实每个过程中的沟通和管控,这同样是对员工的一个培养的过程。只有过程不走样,团队长足进步了,我们才能持续取得好的结果。
最后,持续的创新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而创新就是要试错。如果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那就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就会僵化大家的思维,让大家墨守成规,最终扼杀了整个团队的未来。
所以,绩效考核既要考核结果,也要考核过程,应该兼容并蓄。取得结果很重要,取得结果的过程也同样重要。
第二点,是考核局部还是考核全局。什么是局部,什么又是全局呢?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分工和协作,都会有各种部门或事业部,那你设定的考核,是只考虑自己部门,还是考虑整个公司呢?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自然的只考虑自己要做的任务,而忽略了在整个公司层面的协同。就像我们在上一篇所说到的,组织架构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让决策流程更加高效,如何更加高效,就是要靠制度和流程让各个团队高效协同运转起来。所以,考核一定要兼顾局部和全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第三点,是考核现在还是考核未来。什么是现在呢?就是考核团队当下要做的任务,就是我们的短期目标。什么是未来呢?就是团队的成长,就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以技术团队为例,完成当下的项目确实很重要,但是只考虑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考虑团队未来的成长在哪里,以及怎么能更好的支撑业务未来的发展。比如怎么能更好的提升研发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做哪些改进。比如怎么做好技术储备,更好的应对未来业务的挑战。这些都要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只有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才能让未来的成长落到实处。
第四点,是客观考核还是主观考核。什么是客观考核,就是让这些指标全部可量化,甚至系统化。当然,我们得说客观的考核会让大家觉得更公平和公正,更能让大家信服。但是,我们得承认不是所有考核项都能被量化的,每个团队的任务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协作过程,他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很难做到完全量化。
另外,量化也不是我们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他只是一个让考核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工具,我们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
最后,主观考核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表现是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是极其复杂的,人的主观考察是量化考核的极其重要的补充,他可以让我们更加全方面的看清一个人的真实表现以及优缺点。同时,也会促进大家的彼此协作和沟通。
最后一点,是考核员工还是考核管理者。当然,两者都会有不同的绩效目标和考核体系。我这里想说的是,当我们来考核员工的时候,不要忽略了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每当我们做员工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是居高临下的,往往关注的只是员工的表现,往往点评的都是员工的优缺点,恰恰忽略了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业绩表现不好,员工没有成长,这恰恰是管理者应该反思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管理和培养没到位,还是制度不健全,见微知著,管理者的反思和不断改进更能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总结一下,绩效考核是一个逐渐优化的博弈过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结果,还要考虑过程,既要考虑局部,还要考虑全局,既要考虑现在,还要考虑未来,既要客观考核,还要主观考核。管理者要承担好自己应尽的责任,用好绩效考核这个工具,才能让我们的制度和文化真正落地,才能促进团队的高效协作和沟通,最终达成业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