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诗意和远方
——《散步》里的小美好
十六七岁时,读谌容的《人到中年》,女主陆文婷让潸然泪下,同时,也对为人妻为人母产生了深深地焦虑:太难了,分身乏术,还是不要成家了罢。
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已然二十五岁。无意间看到一张人到中年的责任函数图,社会、工作、父母、孩子,需求正值最大化,且四位一体,形成叠加。不自觉地在心上埋下了对于人到中年的恐慌感。
这隐藏在心底的焦虑和恐慌,是被莫怀戚的《散步》治愈的,它让我看到了中年生活的小美好。
多年前人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上,将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不到而立之年的我总觉得更多应该关注中年人肩上的担子,挺沉。部编教材对这篇散文有小修正,文字尊重了原创,未改动,而且主题凸显了人到中年的家庭责任,已过不惑俨然中年,我却读出了潜在其间的小美好,那些诗意和远方,在字里行间,风轻云淡地流淌。
子欲养,亲尚在,岁月厚待。熬过严冬的母亲,慈祥地走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满眼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新绿,铺在田野,绽在枝头;身旁伴着孝顺的儿子,懂事的媳妇,可爱的孙子。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啊!三代人,两对母子,沐浴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在田野徐徐散步。田里的冬水,汩汩地冒着泡儿。远处,菜花摇曳着春的金黄,桑树绽出整齐的叶芽,鱼塘泛着粼粼的波光。生命,在春日里蓬勃。
遇分歧,互成全,亲情温暖。平顺的大路,适合年迈体弱的母亲;有趣的小路,让活泼的儿子无限向往。人到中年的莫怀戚,肩负着母亲的依赖,儿子的期待,妻子的信任。这情形,像极了寻常百姓家遇到意见相左,等待家中顶梁柱做抉择的时候,虽然希望两全其美,却发现找不到可行的途径。莫怀戚也不例外,无法兼顾,可若两对母子兵分两路,表面上各得其所,可一家人难得的春日散步却被拆散,违背初衷,终究非他所愿。反复权衡,他决定选择走大路,毕竟,母亲年迈,陪伴的时日无多,儿子尚幼,未来还长。然而,当人到中年的儿子以孝为先时,做奶奶的,却决定迁就孙子,隔代亲,情更浓。何况,小路的尽头,风景那边独好。走不过去,那又如何?强壮的儿子背着就是了。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一个瘦弱的母亲,眉梢眼角的微笑,填满了脸上岁月的沟沟壑壑,平和静好。
相互体谅,彼此成全,家庭和睦。到了路窄不平的一处,莫怀戚蹲下来,慢慢背起高大却瘦弱的母亲;妻子蹲下来,稳稳背起胖乎乎但幼小的儿子。发乎于心,现乎于行,自然而然。母慈子孝,妻贤心宽,温情脉脉。所谓好家风,大抵如是。
习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莫怀戚已然在散步这样的小事上,言传身教,用行动帮助儿子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奠基了“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的第一级台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人到中年,固然上有老下有小,还在单位做骨干,不乏忙碌和奉献,可家庭生活的小美好,不曾缺席:静默在茶余饭后的陪伴里,喜悦在阖家团圆的笑声里,潜移在文明和谐的家风里,默化在不畏担当的责任里,和我们一起,见证着生活的诗意和远方。
田玲写于2020年4月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