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狗十三》这部电影,总觉得它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到每个人童年的样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和特别亲密的朋友,似乎都很少聊到原生家庭。可如果真要聊这个话题,我想每个人的故事都能编成一部青春片吧。
《狗十三》是一部代表着一类孩子的青春片,如果你没有感同身受,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
这部电影讲的是13岁的少女李玩,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故事。在李玩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父亲生活,十三岁时,父亲再婚,她被安排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父亲又内疚又担心她,于是就送给李玩一只小狗。
不幸的是,小狗意外走失,李玩寻狗心切,任性的她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后来父亲又送来一只一模一样的狗,说这就是李玩丢失的狗。中间发生了诸多事情,让十三岁的李玩意识到,叛逆、反抗、拒绝都没有丝毫作用,「懂事」似乎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理解万岁吗
原生家庭可以说是,组成一个人的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原生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家庭总以「理解万岁」为高尚的品德,我们推崇彼此体谅,可到最后只会本末倒置,「理解」往往造成更深的「误解」。
父亲体谅弟弟的张狂跋扈,因为他年纪还小;李玩体谅家长的权力控制,因为他们也是为我好。
总是被体谅的小孩的长大,不叫成长,叫做变老。被体谅的大人,在小孩的眼中,那是失去自由的代价。
互相体谅只会让我们自以为是,并不解决家庭问题。
生而为人,有谁容易
电影过程中,我一直在哭,哭的同时我内心也一直摇摆,到后面我根本不知道我在为谁而流泪,是孤独的小孩吗,还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年人,亦或是任劳任怨的爷爷奶奶?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立场不同,也就分不清黑白对错。
有人说这部电影很适合跟父母一起看,我不这么觉得,如果父母最终还是没有理解,那这部电影对他们来说就没任何意义,可如果他们理解了,我…我根本就不忍心让他们理解...
我们大多数都是这么长大的,只是最后有人妥协了,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小孩。
好好生活
我不想讨论大人眼中的懂事,也不想讨论有多少年轻人是权威的牺牲品,只是当他们看到那只被拍死的鸟而无动于衷时,当他们尴尬的参加家长的酒局而无能为力时,当他们因离婚而对子女羞愧难当时,我想这世界真的已经够血腥的了,如果心里再不阳光一点,还怎么好好过这辈子?
如果你问我,我会感激生活的暴击吗,我以前是绝对感激的,我总觉得爆击会让一个人更有生命力,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暴击会让我们习惯,习惯到也不哭了也不闹了。
这世界不会为哭闹买单的,就像李玩,哭闹换不回爱因斯坦;像表姐,哭闹也换不来爱情。还是“懂事”来得比较容易,可为什么弟弟哭闹就管用呢,别急,等他长大就懂了。
(完)
公众号:城市的光
微博:思雨同学_Neverland